医生子女们眼中的医生
2015/8/29 医学界

导语:“医二代”眼中的医生工作和真正的医院工作有什么差别?辛苦忙碌了一天的父母回到家后为什么充满了满足感?学医是不是我们想要追求的生活?
作者:郑莹
来源:“医学界杂志”微信号
8月27日,瑞金医院举办了一期以“让我们体验医学的快乐”为主题的医学体验营活动,23位高中在读或刚刚升入医学院的“医二代”跟随6位医生导师体验了一回“实习医生”的滋味,也通过亲身实践找到了上述问题的答案。
病房、手术室究竟什么样?
“我发觉真正的ICU病房和电视里面差别挺大的,医生护士对于每个人都很关心,没想到他们还会按照家人的要求为患者播放音乐,医院的人文关怀比我平时了解的多很多,我觉得医生们特别帅!”来自格致中学的陈晗俣和三个小伙伴一起走进了ICU病房,参观结束之后她这样说道。

除了陈晗俣这组,其他19位参加体验营的“医二代”分别走进了病理科、肿瘤病房、B超室、外科微创手术室和心导管手术室,在6位导师的带领下揭开了“病房”、“手术室”的真面目。
“这是我第一次进手术室,也是我第一次近距离观察腹腔镜手术,虽然之前也见识手术录像,但感觉很不一样。以前来医院都只能待在医生办公室里,终于有机会了解医生真正的工作状态了。”大同中学的邵崇文的妈妈是瑞金医院内分泌科的医生,从学校得知体验营的消息之后,她第一时间就报名了。据院方介绍,招募通知在微信上发出两天,名额就被秒抢一空。
救人不仅要靠技术,还是个“体力活”
参观过病房和手术室之后,“医二代”开始了心肺复苏和灼伤急救处理两项实用操作。很多学员都只在电视剧里看到过“心肺复苏”的场景,自己实际操作过才发觉电视里有多不靠谱。根据指导医生的介绍,心肺复苏的按压部位要非常准确,技能操作所用的模拟假人弹性很大,和人体的差别也比较大,真正进行“心肺复苏”时要几位救治人员轮流进行,基本每个人操作一分钟就已经很累了。陈晗俣说:“感觉非常累,心肺复苏其实是个‘体力活’。”教学之后,各组同学还进行了操作竞赛,大家都说这是一次难得的体验。

孩子眼中的父母和父母眼中的孩子
“我从小就想做医生!”邵崇文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非常自豪,“父母的工作都很忙,他们陪我的时间挺少的,我是外公、外婆带大的。看到别的同学经常有父母接送,有时候挺羡慕的,但我没怎么抱怨过,他们会抽出时间来陪我,而且我觉得我的性格很独立,这和家庭环境也有关系。”
谢源的父亲是瑞金医院心内科的医生,她已经拿到了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预科的录取通知书。“通过这次体验,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美国的医学学习要经历十几年。我爸爸前几天救了一个老太太,他做了20几分钟的心肺复苏才把她救活。我今天体验了心肺复苏,知道这有多累。我想在当时的情况下,很多人可能已经放弃了,但是我爸爸没放弃,他一直坚持,病人和家人都很感激。我觉得做医生就像做人,千万不要放弃。医生就像个魔法师,他们创造的是生命的魔法。”
作为医务人员,他们眼中的子女又是怎样的呢?重症医学科的瞿洪平主任有一个上高中的儿子,身为ICU病房的“顶梁柱”,瞿主任的工作非常不规律,“正常下班”、“假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奢望。“他很喜欢运动,身高一米八几,他篮球打得很好!”提起儿子,瞿主任的语气中充满了幸福感,“我对小孩的关注程度会比较少一点,对于他学习和生活方面的照顾挺匮乏的。但是他的态度很开放,我的工作态度对他也会产生一种引导,我希望这对他能形成正面、健康的引导。”瞿主任说,儿子并没有埋怨过他,儿子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做好自己的事情,瞿主任也认为自己的家庭氛围是很民主的。
当被问到这次活动的意义,瞿主任对此非常肯定,“这些孩子给了我一次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对他们来说,这样近距离的体验可以增进他们对医生工作的了解,对他们未来的职业选择也很重要。瑞金医院党委副书记俞郁萍则表示:希望通过一天的体验,让医护人员的孩子能够了解爸妈在医院里忙些什么,让家庭成为医务工作者更为坚实的后盾和港湾。

“医二代”的选择和医学的未来
医三代王天元很快就要成为上海健康医学院的一名新生:“我从小是听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谈论着医学知识和医院工作长大的。由于从小的医学熏陶,我的理想一直是要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17岁的池婉卿则说:“我现在很理解妈妈的辛苦,希望将来有一天,自己也能像妈妈一样穿上白大褂,去帮助别人。”除了这些即将迈入医学殿堂和决定从医的学员,还有些学员有其他的想法:“学医挺好的,但我更喜欢考古和历史类的专业!”
瞿洪平主任在分享经验时告诉大家,高考时医学并不是他的第一选择,因为偶然他才走上行医之路,他说如果可以再次选择,他会毫不犹豫地坚持,因为行医是快乐的选择!他认为尽管近年来的医学招生情况不是特别理想,但医学仍然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医学永远是一个朝阳职业。他同时表示会尊重孩子的选择,如果医学是孩子真正向往的,他会支持他。
超声科主任詹维伟也是个医二代,他告诉学员们:“一旦选择了医学,医二代往往会比一般人更加坚定、更加坚持把这条路走下去。医学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每一份付出都会有回报,如果你也和我一样,选择了医学,有一天回顾过往,你会感到,经历过了辛苦,更会珍惜那一份满满的幸福。”
(本文为“医学界杂志”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医学界》现诚招兼职科普作者,要求结合社会热点、大众健康、临床需要撰写科普文章,内容严谨准确,文章通俗易懂。一经采用,稿费从优。(有意者联系编辑QQ:574642670,或发送邮件到yxjtougao@126.com

医学界正在发生什么?
请关注“医学界杂志”,
超260万医者正在看的医疗新媒体!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请点一下底部的小手指,给界哥界妹一点鼓励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