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600万尘肺病人亟待关注!
2015/10/1 医学界

    

     导读:希望通过“大爱清尘”让更多尘肺病农民工得到医疗救助,让他们的孩子能够上学,给这个群体带去希望。

     作者:田栋梁

     来源:“医学界杂志”微信号

     刚结束不久的北京马拉松队伍中,“大爱清尘”组成的50人队伍以公益跑的形式为中国600万尘肺病农民工奔跑呐喊。此次马拉松公益跑共募集到善款90679.74元,这些钱将用于帮助尘肺病家庭子女继续上学。

    

     (王克勤到尘肺病人家中调研)

     “大爱清尘·寻救中国尘肺病农民兄弟大行动”是专项救治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缺失救助与关心的中国600万尘肺病农民的公益项目,是著名记者王克勤联合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于2011年6月15日共同发起的,致力于推动预防和最终消灭尘肺病。

     尘肺病是中国最严重的职业病,即使最保守的估计,中国也有600万尘肺病农民,用王克勤的话说,这是一个被抛弃的群体,自生自灭,如果没有“大爱清尘”,他们还将是被遗忘的群体,没有人关注他们,甚至很多人不知道这个群体的存在。王克勤说:“让尘肺病像艾滋病一样家喻户晓是我们最大的诉求。”

     尘肺患者基本上都是30岁到40岁的中青年,是一个家庭的支柱,一旦倒下,整个家庭也陷入绝境。这些年走访尘肺病人,让王克勤见到了太多太多尘肺病家庭的惨剧,他说:“当我们在追求如何活的更幸福的时候,中国有600万尘肺病人在为如何活下去愁断肝肠。”

     “大爱清尘”的办公地点位于北京海淀区双榆树北路的榆苑公寓,这是一座老旧的公寓,里面空间不大,显得很拥挤,王克勤也没有独立的办公室,阳台上晾晒着一些衣服,工作人员储萌解释说,因为资金有限,工作人员的工资都很低,为了减轻生活负担,有些人选择住在这里。

     更多的钱就意味着可以救助更多的人,22.04%的死亡率让尘肺病显得十分可怕,但仅限在农民工尘肺病群体中,对于城镇职工来说尘肺病并不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因为他们享有较好的保障,在朝阳医院和华西医院,王克勤见过30岁就得了尘肺病的国企职工,活到了七八十岁。

     农民工尘肺病群体没有一丝的保障,参与尘肺病救助的这些年中,王克勤没有见到过一个涉尘企业主动担责。对此王克勤愤怒的说:“按照北大一个教授的观点,这是谋财害命,赤裸裸杀人,不仅要赔偿,而且还要严厉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从来没有企业承担责任。”

     迄今“大爱清尘”已经救助了1000多名尘肺病人,相比600万尘肺病群体,这个数字显得十分无力,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缺钱,资金缺乏让“大爱清尘”救助活动常常陷入痛苦的取舍中。贵州有两个相邻的尘肺村,其中一个村子得到了救助,而另一个村子不得不等待下一批救助活动,“因为经费有限,无法做到发现一个救一个。”

     “大爱清尘”采取的是普惠救助方式,希望尽可能的帮更多人,因此他们把对每一个救助对象的医疗费用定在一万元,这大约是洗一次肺的钱,一万元花完了怎么办,王克勤表示无能为力。但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救助,能让尘肺病人重燃信心,“心不死则生命不止。”

     除了钱,王克勤还希望能有更多的专业医生参与进来,成为“大爱清尘”的志愿者。他说:“我们是一个医疗类的公益救助项目,医生对我们很重要,希望医生能够为这些无助的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医者仁心,不仅在医院里,也应该在日常生活里,在广阔的乡村中。”

    

    

    

     (女星袁立也参与到了“大爱清尘”的活动中)

     “大爱清尘”有一个医疗专家委员会,提供专业的救援指导。但王克勤还希望能够有一个医疗专业工作团队,能够有一批医生志愿者奔走在乡村,能够到尘肺病患者家里做医疗服务和诊断,王克勤表示非常非常需要医生的参与。

     此外,大爱清尘还希望能够与更多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大爱清尘需要的定点合作医院要求至少是二级甲等医院,有职业病专科,并且开展尘肺病治疗5年以上,具有尘肺病检查、治疗的经验及设备,患者住院费用能够基本控制在1万元以内,病房数量、设施能够满足大爱清尘的救治需要,并能够对大爱清尘救治患者予以优先安排。

     成为大爱清尘合作定点医院后,大爱清尘希望医院能够发扬爱心,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目前大爱清尘已签署的定点医院一般体检全免或减免50%费用,治疗费用8折优惠,并且协助参与新农合的报销,配合探访开展下乡义诊等。

     王克勤希望通过“大爱清尘”让更多尘肺病农民工得到医疗救助,让他们的孩子能够上学,给这个群体带去希望。但是他也清楚,仅靠公益组织的力量,难以挽救庞大的尘肺病群体,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参考欧美国家19世纪解决尘肺病问题的做法,王克勤最大的期望是,中国也能像欧美国家那样,由政府整体接盘中国600万尘肺病农民的救治和保障问题。

     王克勤说:“我相信这一天会来!”

     (本文为“医学界杂志”微信号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注明出处。)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的行医故事?欢迎投稿至yxjtougao@126.com ,期待您的来稿。

    

     医学界正在发生什么?

     请关注“医学界杂志”,

     超290万医者正在看的医疗新媒体!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请点一下底部的小手指,给界哥界妹一点鼓励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