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刚告别医改,转任地方
2015/10/13 医学界

     导读:2015年10月13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转任贵州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作者:李草凡

     来源:“医学界杂志”微信号

     导医卫工作五年后,孙志刚重归地方政坛。经中共中央决定,2015年10月13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转任贵州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截至《医学界》发稿时,国家卫计委网站上“委领导”一栏的相关信息尚未更新,对孙志刚活动的最新报道停留于9月28日,其在美国波士顿出席第五届中美健康峰会。

     孙志刚1954年5月生,河南荥阳人,1973年9月起先后在武汉钢铁学院、上海财经学院、中南财经大学、武汉大学学习工作;1985年3月起历任湖北省武汉市经委副主任、体改委副主任、计委副主任,武汉市副市长,宜昌市市长、市委书记等职。2002年以宜昌市委书记身份获拔擢为湖北省委常委,晋升至副省部级。2006年9月调任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在安徽省就任期间,孙志刚主导了安徽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所谓的“安徽模式”获得国务院医改办认可。他曾于2010年10月11日在《安徽日报》撰写署名文章《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把“安徽模式”概括为“通过综合改革的办法,包括推进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药品采购供应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的一系列配套改革,彻底破除以药补医的机制,同时又避免回到‘大锅饭’”。

     2010年底,孙志刚调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2011年春节后,更接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出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这被普遍视为对医改安徽模式的肯定。但在其后几年的医改实践中,安徽模式对基层弊大于利,有关做法逐条变形乃至被废除。

     一方面,随着分级诊疗日益成为此轮新医改的重头戏,必然要求基层医疗机构承担起分流患者的责任,这需要基层具备相应的服务能力和药品配备,原来基本药物制度的有关条款被不断突破。另一方面,与基本药物制度相配套的“零差价”和“收支两条线”政策,也引发了重重问题,致使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积极性受挫、服务能力锐减。

     在今年初安徽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启动会上,收支两条线的做法被废除,而此前基本药物制度也几乎形同虚设,这意味着一度被誉为“最彻底医改”的安徽模式逐步被消解。

     孙志刚在国家卫计委任职期间,主要负责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与信息、药政等方面工作。分管规划与信息司、体制改革司(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即日起,孙志刚转到贵州担任地方大员。他还是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十一届贵州省委委员。

     (本文为“医学界杂志”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注明出处。)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的行医故事?欢迎投稿至yxjtougao@126.com ,期待您的来稿。

    

     医学界正在发生什么?

     请关注“医学界杂志”,

     超290万医者正在看的医疗新媒体!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请点一下底部的小手指,给界哥界妹一点鼓励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