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怎样的人才能获诺奖?
2015/10/13 医学界

     导读: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的评选到底涉及哪些要素呢?

     作者:潘达君

     来源:“医学界杂志”微信号

     天之前,屠呦呦先生因为发现青蒿素的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的中国人。那么,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的评选到底涉及哪些要素呢?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BengtNorden为大家介绍了诺奖评选幕后的故事。

     诺贝尔奖奖励的是什么?

     诺贝尔奖并不是为了奖励某个人的终身成就,即它并不是为了肯定某个个体一生辛勤耕耘科研。他是为了奖励给特殊的科研进步。这种进步必须符合“打开了一新的门或开拓了人们的视界”,“让人们能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事物”。其成就则必须符合“在领域内产生巨大的影响,成果丰硕,具有典型的重要性和突破性的重要性”。

     到底怎样的人才能获奖?

     Norden提供消息称,迄今为止,首次被提名的人没有获奖的。如此说来,屠呦呦先生不止一次获得了提名。由于诺奖提名名单有长期的保密制度,屠先生到底获得了几次提名,这个秘密我们可能需要等很久才能知道啦。

     之所以会如此,是由于委员会需要进行一系列调查来决定一名被提名者是否应该获奖,而这个过程可能很长。Norden开玩笑称,过去他自己调查候选人的时候,甚至打算“趴在树丛后隐藏起来监视对方”。考虑到当下科学研究团队都规模庞大,很可能出现真正想出方案甚至完成整个研发过程的人都是某一位博士后,而不是高年资教授。Norden表示,评委会对这种情况非常重视,由于担心那个代表整个团队的人根本不是真正完成研究工作的人,所以评委会会一直不停地深挖,深挖,深挖,直到挖到了全部真相。

     不过,如果一个候选人愿意去搞到一个学院派职位,也是有好处的。毕竟大部分的获奖者都是在大学中工作的科学家——也许今年生理医学奖的共同获奖人WilliamCampbell除外。他和东京北里大学教授大村聪由同样因为伊维菌素的开发而获奖。尽管Campbell在职位一栏中填写的是新泽西麦迪逊的Drew大学,但他在Drew的职位并不是正式的教职,而是参与了“退休教授指导本科生参与研究”的特殊项目。而且,伊维菌素的开发,是他在制药企业Merck几十年工作的过程中完成的。

     一项诺奖能发给几个人?

     诺贝尔基金会的声明中提到,一项诺奖不能颁给三名以上的获奖者。

     然而,随着世界文明的推进,科学研究的发展,现在的科研团队常常是统一完整的,很难把亮点放在一个或者两个成员身上。不过,评委会认为颁奖给个人是一种理想化的行为,因为可以把某个人作为某种成果的形象代表。如果把奖项给一整个研究团队,可能会失去影响力,那样可就杯具了。

     当然,也不是没有评委想过把奖授予团体,物理奖就曾经企图授予一整个研究所,比如靠近瑞士日内瓦的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CERN)。可惜,负责颁发物理和化学奖的瑞典科学院表示:“不同意。”

     屠呦呦先生能获奖,即是满足Norden所说的,“成果丰硕,在领域内产生巨大影响”,极大的促进了人类的健康,减除了病痛。

     (本文为“医学界杂志”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注明出处。)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的行医故事?欢迎投稿至yxjtougao@126.com ,期待您的来稿。

    

     医学界正在发生什么?

     请关注“医学界杂志”,

     超290万医者正在看的医疗新媒体!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请点一下底部的小手指,给界哥界妹一点鼓励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