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医患关系?请听一线医生的声音
2015/11/20 医学界

     导读:一线医生对目前种种医疗缺陷感受最深、认识最清楚,他们每天面对患者,什么样的措施有效,什么经验值得借鉴,他们最有发言权。

     来源:“医学界”微信号

     有医患纠纷或极端事件见诸网络时,界友们都义愤填膺,心生迷茫。虽然从医学局限性及人性的不完美来说,医患纠纷不可杜绝。但为什么西方可以“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我们却只好学习防身术?

     面对凶险的执业环境,古人也曾有些简单对策,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就提到“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阴阳并,脏气不定,形羸不能服药,信巫不信医”,这六不治说穿了就是规避风险的策略。

    

     在技术与理念更加先进的当代,我们该怎么办,是否有更多合情合理合法的措施?在医和道德建设专项基金“我为医患开处方”征集活动中,很多一线医生纷纷献计献策。

     厦门市同安区中医院周阳礼医生认为:

     对于改善医患关系,我认为:1、政府要引导宣传正面医患关系;媒体则不应该损坏歪曲医护形象。2、对于医疗纠纷,要引导患者走法律途径解决。3、坚决打击医闹行为,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处理。处理医患关系和诊治病人是一个道理,都是治病求本,只有从根源解决问题,才能使医患关系更和谐。

     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李毅飞医生认为:

     良好的医患沟通应注意几点:1、积极主动,详细解说。2、深入了解患者及其家属想法,消除顾虑;表示理解同情,尊重患方的抉择。3、时刻注意语气用词,时而轻声细语,时而严肃洪亮,保持思路连贯性,既要防止其丧失信心,又要防止期望值过高。4、虽然是医患关系,但可变换这种关系为亲情或友情关系,融入患方的角色,让患方感觉是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5、既要看病又要看人。不同人具有不同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教育程度等,应区别对待。

     辛集市保险医院田盼医生认为: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由于医院设备老化,经验缺乏,有些疾病治疗措施欠佳,有时患者对我们不信任,以为会耽误病情;有些基础疾病我们能够胜任,但患者不理解。面对这样的问题,有时只要当面给上级医院的医师打个电话沟通一下病情,讨论一下治疗方案,就可能让病人家属不安的心放下。所以,建立流畅的上下级医院合作或者定期到基层医院轮流查房讲解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红安县觅儿寺镇中心卫生院彭俊明医生认为:

     医院针对医患现状是否能建立一个“濒死亡”或者是长寿部,把那些急、危、重、难等现阶段医学诊疗技术还未能解决的相关病患收入其中,并从医学观察、医学救治、健康研究、医疗探索等方面进行积极地、有效地开展救治工作,而且要建立从道德关怀到医疗救治和健康科学研究的一整套科学的诊疗机制。

     每当医暴发生,社会各界都会为医改献计献策,提出很多看似有理的解决方案。然而一线医生的声音却很难听到。医和道德建设专项基金“我为医患开处方”征集活动启动以来,收集了无数来自基层的反馈。事实表明,你们才是对现状感受最深刻,认识最清楚的群体。

     在一线多年的你,对医患关系有什么好建议吗?快来开个处方吧!请把改善医患关系的建议或方案用word等形式描述,按以下方式投递参与:

     邮寄地址:上海市黄浦区九江路399号华盛大厦;

     邮件地址:xxw@shpl.com.cn;

     微信参与:关注“心希望快讯”微信公众号,点击“我为医患开处方”参与即可。

     活动时间:2015年6月1日-2015年12月10日

     奖项设置

     1、一等奖1名、 二等奖3、三等奖5名;(物品待定,但绝对超值,有惊喜!)

     2、获奖人员将获得相应奖品并有机会刊登于主流媒体;

     3、凡参与者即可获得纪念品一份。

     背景介绍

     2014年6月25日,中国医师协会与上海和黄药业联合设立“医和道德建设专项基金”,该基金的成立旨在加强医师人文素养和职业精神建设,弘扬大医精神,诠释《中国医师宣言》和《中国医师道德准则》,宣传医师优秀人物和事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参加活动请关注其官方微信“心希望快讯

     (本文为“医学界”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注明出处。)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的行医故事?欢迎投稿至yxjtougao@126.com ,期待您的来稿。

    

     医学界正在发生什么?

     请关注“医学界”,

     300万医者正在看的医疗新媒体!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请点一下底部的小手指,给界哥界妹一点鼓励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