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智能影像”如何替医生减负
2015/11/24 医学界

     导读:短期内CT设备快速增长,有经验的医技人员却明显短缺,这必然带来诊断质量的下降。加之现阶段医患关系的紧张形势,为影像科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来源:“医学界”微信号

     着全民医保政策的出台,以及大众对健康的重视,当前各级医院的门诊量及床位数都在快速增长。由于CT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各级医院CT检查量也呈现“爆发式”增长。

     但紧随而来的矛盾是:短期内CT设备快速增长,有经验的医技人员却短缺,这必然带来诊断质量的下降。加之现阶段医患关系的紧张形势,为影像科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影像科请来“贴身管家”

     新一代CT扫描管理平台iPatient,就像影像科医生的贴身管家,它的核心在于不管操作者水平如何,都能够通过平台的自动工作设置,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自动优化匹配扫描参数,量体成像,保证每次扫描的图像质量都稳定与可靠。此外,针对患者数量多、流通慢的问题,iPatient将几十项常规扫描参数储备成扫描卡片,方便操作者自动读取,减少医生66%的选择点击。这种个性化的简洁操作,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稳定优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时间内病人流通量。

     量体裁“像”助诊断

    

     常规CT检查模式是在机器内预设若干扫描协议,影像技师按照要求选择相应的扫描协议进行扫描。但这种模式的缺陷在于:如果使用相同条件扫描每一个患者,往往导致曝光不足或过度,图像质量参差不齐。虽然在实际操作中,技师可以凭借经验进行调整,但由于水平差异,无法满足临床对标准质控图像的要求。

     对此,研发者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例如智能毫安秒调剂等技术,部分弥补图像质控不达标的问题。相较之下,飞利浦的iPatient智能扫描平台,可以先通过超低剂量的定位相扫描,然后与系统内置模体进行比较,自动选择最优的扫描条件,从而能够保证每个患者,每次扫描都是最符合患者的个性化扫描——量体成像。

    

     除此之外,为改善某些紧急情况下必须要进行多部位的联合扫描(胸腹部或者头颈部等联合扫描经常发生,有的部位是骨气结构,有的部位以软组织为主,不同的组织结构需要的辐射剂量差异较大),而iPatient智能扫描平台具有单器官对焦及多器官联合扫描功能,在进行多部位联合扫描时候,能够自动识别肝脏、颈部等不同部位,针对不同部位的不同特点分别控制,从而能够保证在进行多部位联合扫描时,不同部位的每一个层面的图像质量都是符合诊断标准的个性化成像。

     标准化扫描才是王道

    

     目前,国内影像医生普遍面临患者多、检查压力大的现状,如何保证影像质量稳定可靠,同时简化流程以加快病人流通量也值得关注。在日常工作中,为了加快扫描速度,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图像质量的控制。

     为了保障影像质量的同时提高患者流通量,iPatient智能操作平台可以自动给出基于系统水模得到的参考噪声值,科室质控人员只需预先设定此噪声值,就可以规范的控制图像质量,保证每次扫描的图像质量恒定在同一标准。

     影像医生:心脏CT也能扫

     “iPatient将我们整个工作效率提升了50%,同时我们可以扫描更复杂的程序,例如心脏CT。”——一位来自医院的影像科医生如是说道。

    

     iPatient智能扫描平台是从检查者和被检查者的需求出发,既能做到个性化扫描保证每个患者的影像都达到质控标准,为后期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它独创的噪声恒定技术,降低了对操作者的技术依赖性,自动提供了规范化的操作流程,提高了影像科工作效率,为医院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文内容采编自飞利浦医疗保健(Philips_Healthcare)公众号。该公众号长期提供前沿医学影像资讯在线科研培训等实用的内容。飞利浦医疗保健通过创新性医疗解决方案,提供从医院到家庭的全方位关护,为患者、医生和医疗机构带来更大的价值。

     (本文为“医学界”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注明出处。)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的行医故事?欢迎投稿至yxjtougao@126.com ,期待您的来稿。

    

     医学界正在发生什么?

     请关注“医学界”,

     300万医者正在看的医疗新媒体!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请点一下底部的小手指,给界哥界妹一点鼓励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