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科发特殊津贴不如“换好设备”
2015/11/26 医学界

     导读:自X线被发现并用于医疗诊断后,“辐射”问题一直备受争议。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减低辐射剂量已是必然趋势,而这也直接促进了低剂量技术的发展。

     来源:“医学界”微信号

     从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成为医生常用的检查手段以来,一直有研究者担忧辐射剂量对检查者的潜在风险。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推测,排除生命最后5年内的检查以及与诊断直接相关的检查,同时调整了性别和年龄因素后,5700万次CT检查大约可使未来患癌症病例数增加2.9万例。另一方面,天天与CT为伴的影像科医生的处境“更加令人担忧”,因为即便做足防护措施,“吃”辐射也在所难免。

     对此,2004年起,国家开始对专职从事放射线和同位素诊断、治疗和科研工作的(包括肿瘤病院、科的放疗人员)人员发放特殊岗位津贴,即按工作日每人每天7元。然而对医生而言,这寥寥的“特殊津贴”并无多大实际意义。事实上,“应用优秀设备”、“降低辐射剂量”才是真正让一线影像医生获益的解决之道。

     低剂量和优质图像如何兼得?

     CT是当今最主要的辅助诊断手段之一,其优秀的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能为医生提供确诊依据。但其辐射剂量大的缺点,却是制约CT检查的第一大瓶颈!如何让CT检查在低剂量条件下获得满意的图像呢?即在较低的扫描条件下(千伏,管电流)也可获得令人满意的图像。简而言之,既要有好米又要有巧妇。

    

     3.3mSv

    

     2.7mSv

     首先,探测器好比CT的眼睛,让探测器接收X光后产生纯净的数据是探测器技术的永恒追求。如今探测器已经由复杂电子线路发展到芯片化集成,材料技术层出不穷,甚至出现纳米材料。新式的探测器可以最大程度降噪,还原纯净原始数据,为CT重建提供绝佳“原料”。

     其次,在低剂量扫描情况下,噪声作为投影数据与生俱来的特性尤为突出,故传统的滤波反投影法(FBP)无法重建出满足诊断需求的图像。如何克服这一致命弱点,另一种新的核心原动力提供了演进思路——CT图像迭代重建法。目前市场上的主流设备都已配备这种新型算法,但技术原理虽然接近,各家效果却大有不同。国际权威文献和第三方机构对主流设备技术进行对比后皆得出结论:星光iDose4表现最佳。

    

     0.1mSv 肺部筛查

     飞利浦iDose

     欧洲放射学杂志大样本统计:iDose

     医学界正在发生什么?

     请关注“医学界”,

     超290万医者正在看的医疗新媒体!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请点一下底部的小手指,给界哥界妹一点鼓励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