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叹!一位医生亲历的“精准医疗”
2015/12/2 医学界

     导读:从CT发明至今短短几十年,技术日新月异,设备更新换代的频率极快。但CT发展到超宽探测器和双源技术以后,逐渐步入了瓶颈:在冠脉CT血管造影(CTA)成功率高达96%以后,CT的发展方向在哪儿?

     来源:“医学界”微信号

     CT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提升那4%冠脉病人的成功率吗?改善CT弱项——低对比分辨率,及时、有效地提供临床诊断所需要信息,才是临床对CT真正的需求。及时、有效地为“精准医疗”提供影像信息,即与目前的CT图像相比,更早地发现早期病灶,发现更多病灶的详细信息,便于追踪随访治疗,提高诊疗准确率。

     专家说好,有图有真相

     不久前,鼓楼医院的张主任(化名)像往年一样,来到自己医院的CT室体检,用刚装机不久的mrCT进行每年一次的胸腹部低剂量CT体检。扫描结束,初步浏览滤波反投影法(FBP)重建图像后,得出了与往年同样的诊断:左肾结石。但张主任说近期右肾区也有轻微疼痛,那右肾有没有问题?遂逐层浏览常规5 mm层厚FBP图像,未发现右肾异常。进一步观察1 mm层厚FBP图像,在肾门水平发现一可疑的高密度影(图1),是微小结石吗?但因为低剂量扫描,图像噪声较大,无法给出明确的诊断意见。

    

     图1 箭头所指处似有一结石

     对此,鼓楼医院放射科朱斌主任提出,在低剂量条件下,正好可以使用iMR技术,重建薄层图像再进行诊断。iMR图像真的能给出准确的诊断信息吗?随着最后一幅1 mm iMR薄层图像的出现,不仅明确了之前FBP图像上可疑的微小结石的诊断(图2),还发现常规FBP薄层图像无法显示的更小结石(图3)。这次体检终于为张主任找到了右肾区疼痛的病因。

    

     图2 箭头所指处结石显示明显,与FBP图像相比,结石与周围组织分辨率明显提升。

    

     图3 iMR图像发现原来FBP、iDose图像无法发现的微小肾盂结石。

     专家说的好,是 “精准医疗”

     所谓“精准医疗”,在影像领域便是以更少的代价获得更有价值的图像及诊断信息。具体到CT则是使用更低的剂量(以降低辐射对病人的伤害),进一步降低噪声,获得更好分辨率的图像,提供准确有效的诊断信息。

     iMR不仅能够满足更低剂量下基于诊断目的的图像显示,在常规剂量下也能明显提升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及密度分辨率。提升软组织的分辨能力,在某种意义上可达到“类MR”成像效果。此外,iMR是一种新型的全迭代技术——由Philips和Intel共同开发的超级计算机平台,即使接收庞大而复杂的计算量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扫描需求。

     显而易见,及时而准确地为患者提供病灶影像信息,将大大提高CT诊疗准确度和临床诊治效率,提升医院知名度及口碑。所以,CT未来的方向必然是“精准医疗”——iMR平台在使用极低剂量的同时,提供近“零噪声”影像,提升低密度及小病灶侦测能力,获得1.7倍的空间分辨率,拥有更清晰的影像细节,为精准医疗提供更好的影像学保障。

    

    


     约稿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行医故事和感悟?请投稿至yxjtougao@126.com

     过往的君子给我赞~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