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医界大牛创办的高端医院开张了
2015/12/8 医学界
导读:豪华型人才配置加实用型硬件设施,院士领衔创办的浙大国际医院将进行一场轻型化实验。
文:李草凡
来源:“医学界”微信号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开业一周年之际,长三角也迎来又一家高端医疗机构:浙江大学国际医院(下简称“浙大国际医院”)。同为注入百年老校品牌、并由社会资本建设的医院,浙大国际医院相当务实和低调:其前期投资仅5亿元,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核定床位512张,后两个指标分别约等于北大国际医院的1/6和1/3。
但在人才的配备上,浙大国际医院却尽显豪华——其发起人团队中包括李兰娟院士,并吸引了40多位院士加盟。12月6日开业当天,10数名院士进行了100多人次的专家义诊。

据了解,浙大国际医院其实是一个深耕健康产业的创业项目。院士领衔的创业团队尝试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把医院做“轻”,为社会资本办医趟出一条新路。
医界大牛办医院
在浙大国际医院一楼的门诊大厅,一面硕大的“院士墙”分外抢眼。星光熠熠的院士团队包括多个医学领域的泰斗,除了发起人、感染病学领域的李兰娟,还包括呼吸内科领域的钟南山、普外科领域的黎介寿、泌尿外科领域的郭应禄等。
社会资本办医普遍面临人才瓶颈,北大国际医院靠的是北京大学医学部以及北大系医院的人才输送,浙大国际医院则依托于院士创始人团队的声望与人脉。据介绍,浙大国际医院所在的树兰医疗集团,缘起于前卫生部部长陈竺院士(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及相关业内好友的积极建议和鼓励。
浙大国际医院副院长郑杰向《医学界》介绍,今后院士专家团队会以顾问模式运作,包括来医院出诊和做手术、参与国际国内的远程会诊、以及指导医院的学科建设。
郑杰同时透露,院士领衔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直接参与医院的诊疗业务,还体现在带领团队进行创业。作为浙大国际医院的举办人,树兰医疗也吸引了大型投资公司的战略合作,但医院的管理运营依旧以创始人团队为主。2016年,树兰医疗还将继续吸引投资。
随着浙大国际医院的正式开业,树兰医疗集团的国际一流医疗体系布局也逐渐浮出水面。树兰医疗集团成立于2014年初,是一个覆盖连锁健康产业的新型医疗集团。其中医院集团将是整个树兰医疗集团的核心,浙大国际医院就是它旗下的第一家医院。
此外,树兰医疗集团还将包括树兰医生集团、树兰第三方服务、树兰用户中心等大健康产业的相关业务。医生集团是新医改催生的新生事物,尤其是在2015年,多个医生集团应运而生,形成一股热潮。而浙大国际医院的院士创业团队、以及签约合作的专家,已先天具备组建医生集团的良好基础。郑杰介绍,将来医院还将作为一个平台,与多点执业的医生和医生集团合作。
“互联网+”把医院做轻
从规模和硬件上看,北大国际医院是“高富帅”:46间手术室,36个医疗中心,高档医疗设备一应俱全,还有直升飞机停机坪。而浙大国际医院体现了“够用”原则:13间手术室,22个医学专科,配置了达芬奇机器人、PET-CT、1.5T核磁共振、64排螺旋CT等设备。
“我们想把医院做‘轻’”,郑杰解释,这在社会办医疗机构已逐渐形成共识,因为医院需要顺应“去中心化”的趋势,接受市场的细分。
浙大国际医院把自己做“轻”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与其它高品质的医院或是成熟的第三方合作,把医院的部分功能模块外包;二是医院平台化,集中于医疗业务本身;三是与产业和生态环境紧密结合,推进人类的健康。
IT出身的郑杰指出,把医院做“轻”需要强大的互联网能力。他认为,目前互联网技术较多地应用于预约挂号、轻问诊、分诊等诊前环节,与诊中环节的结合度还不够,在这方面医院似乎总有一堵无形的墙。而借助于技术的力量,有望不断推进医院与互联网的无缝对接。
此外,作为“开放医疗与健康联盟”(OMAHA)的核心成员,浙大国际医院还将投入“开放、协作、分享”的医疗数据生态建设,实现“基于数据驱动的医疗”,并承诺患者可以获得其电子健康数据。
郑杰介绍,把医院做“轻”还体现在浙大国际医院的管理上,就是让现代管理回归自然法则,打造一个有机的、生长的组织。他表示,医疗服务应该超越诊治、而以促进健康为目的,这已日益成为一种共识;而树兰医疗集团希望更进一步,从生命的意义上去认识医疗,用生命化的组织去服务生命,从而形成一个全方位的“生长模式”。
(本文为“医学界”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约稿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行医故事和感悟?请投稿至yxjtougao@126.com
▼过往的君子给我赞~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