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创面感染难题,怎么破?
2015/12/19 医学界

     导读:创面感染是各科室都会遇到的问题,大到手术切口,小到穿刺点,都需要敷贴、创口贴等敷料。所以尽早发现创口感染,就成了各科医生的头等大事。

     编译:邱畅

     来源:“医学界”微信号

     一种可变色创口贴为尽早发现窗口感染提供了可能!

     变色创可贴可及早发现感染

    

     烧伤是一种很常见的痛苦。相比烧伤引起的损伤,伴随而来的感染则更要命。

     感染是引起烧伤病人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对于儿童,更是如此。这主要是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够成熟和防御力较弱。严重的烧伤还可以引起免疫抑制,进而增加了感染的机率。即便是相对温和的热水烫伤也可以使感染的几率增加。许多烧伤病人死于败血症,而轻度的感染也会延长病人的住院日,同时,一旦出现感染,形成永久疤痕的几率也将增加。

     诊断烧伤感染

     对年轻烧伤病人诊断细菌感染是很棘手的。烧伤部位的周围区域可能会红肿发炎,这些症状很容易让我们想到感染。而这就需要我们对该区域取样进行检验鉴别。

     年轻病人的不适我们也必须考虑到。去除伤口痂皮是一个不舒服的过程,而操作引起的伤口干预也会减慢愈合的时间。目前,我们一般需要花费48个小时左右才能明确诊断烧伤感染。而AmberYoung博士目前正参与一项新的烧伤感染早期预警临床试验。

     她说,儿童即便遭受很轻的烧伤也会具有非常高的感染风险。可是,当前的临床医生并不能分辨一个患儿发热是由严重的烧伤后感染还是简单的感冒发烧引起的。由于诊断感染的滞后性,在刨根问底之前我们需要清除病原体,所以抗生素经常被开具处方使用。而这样做的弊端是,抗生素耐药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医疗机构的一致忧虑。

     英国巴斯大学的研究者们协同儿童烧伤康复研究中心和布莱顿大学(都在英国)已经研究出了针对这些难题的一种开创性的方法。该团队研发出一种带有变色敷料的产品,当伤口出现感染时,该敷料会变色。该伤口敷料位于未感染区时会显示分散的圆环。

    

     四个小时之内的感染会使辅料的颜色和结构会发生变化。项目主管詹金斯博士说道:我们敷料的作用原理是,当辅料接触由伤口中的感染菌释放出来的毒素时,便会从纳米颗粒里释放荧光染料。该纳米颗粒模拟人体的皮肤细胞,只有接触有害菌时才会释放。它们不会被定植在人体皮肤上正常无害菌群干扰。

     研究者已经发现细菌感染伤口后常常聚集在生物质膜上。而这些质膜包括由外面包被肽聚糖的相互连接的细菌包膜。在外边肽聚糖的保护下,细菌能够抵御抗生素和人类免疫系统的攻击。

     这项开创性的变色敷料可以检测这些微生物膜。这种敷料是由包含微小荧光颗粒的脱水琼脂糖构成。这些颗粒可以经过一定手段改造使它能特异性的识别埃希氏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该团队发现该敷料对具有良好质膜的细菌具有更好的颜色反应。在未来利用这一点可以开发更特异的指示敷料。该系统不仅可以预测是否感染,还可以指示哪种特定类型的感染。

     虽然该敷料仍处于研发的早期,但不久以后会在真实的病例上进行测试。

     当一项革新可以拯救生命,节约金钱和协助解决全球性的抗生素耐药问题时,才是真正的改变。

     (本文为“医学界”独家编译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约稿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行医故事和感悟?请投稿至yxjtougao@126.com

     过往的君子给我赞~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