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医院医生不穿白大褂
2015/12/27 医学界
导读:新加坡中央医院成立于1821年,是新加坡最大的公立医院,是国家医疗、教育和科学研究中心,也是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教学医院。
文:陈净
来源:“陈净大夫”微信号
(《医学界》转载本文已获授权)

先讲几句废话。之前分享了2篇考取MRCP的经验之后,看官们不太买单,普遍反映内容过于局限,感兴趣的人很少(那可是本医生我沥血力作啊啊啊),让我聊点别的更有意思的。OK吧,MRCP的系列我后面还会陆续发完,今天先和大家聊聊新加坡最权威的公立医院——新加坡中央医院。
Google“新加坡中央医院”,官网上这样介绍:新加坡中央医院成立于1821年,是新加坡最大的公立医院,是国家医疗、教育和科学研究中心,也是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教学医院,并已获得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的鉴定及认可。
这个赫赫有名的公立医院就是我每天工作的地方。我到新加坡的这几年,每天在这个医院里穿梭,包括病友们可以看到的急诊、门诊、住院区等等,还有一些看不到、仅仅医生活动(only staff)的地方。

(图为新加坡中央医院)
医生穿正装上班
若干年前,我还在国内著名医院做实习医生时,曾多么多么羡慕每天可以穿得美美的出入高档写字楼的OL,心想我这辈子算是无缘了,哪怕身穿阿玛尼,外面都要套上白大褂,爱美的心思无法表达。。。(不久前才知道,竟然有人会偏爱白大褂,硬生生把一件阿玛尼穿成了白大褂。这里开个小玩笑。)

(借用网络图片)
当我来到新加坡当医生时,发现这里大夫竟然不用穿白大褂!医生工作日穿正装上班,周末值班可以穿休闲装,值班穿刷手服。因为研究发现,白大褂引起交叉传染更多。这里发张私房照,平时陈大夫就是穿成这样上班哦,是不是一下美了很多呢?

也许大家会疑惑,穿正装上班,不是把传染病从医院带到家里了么?其实不会,因为在医院的各个病房都有一次性隔离服,医生要检查有传染疾患的病人时,需要穿上黄色的一次性隔离服才能接触。这样的隔离服一件就得5新币(约合人民币20多块),穿了没几分钟就扔了。有钱就是任性啊!


(穿起来是这样的,截图来自《实习医生格蕾》)
花园般的医院环境
新加坡被称为花园城市,这个国家公立医院也如同花园一般。郁郁葱葱四季常青的绿色植物种满了整个医院,供休息的长椅散落在各个角落。新加坡的夏季非常长,在这样的环境里纳凉看病,是不是可以减少一些痛楚呢?

(医院病房楼中的中心花园)
新加坡中央医院的门诊大厅设有各式咖啡厅、快餐店、甜品店,方便在医院工作的工作人员、病人就餐,星巴克咖啡也开到了医院里。这里的星巴克对医院员工打折,是我们平时“敲诈”科室主任的地方——

(医院的星巴克对员工打折哦)
井然有序的医院门诊
在国内的公立医院,医生出门诊往往是这样的:叫号、看病、量血压、开药、交代病人如何吃药、去哪里做检查、什么时候回来复查等等,如果中间再加上几个插队加塞不遵守纪律的患者,医生还得维持秩序。
在新加坡的公立医院出门诊,无论资历多浅的医生,都会有助手。这位助手负责叫号、量血压、预先调出病历资料、安排检查以及下次门诊预约。医生在门诊开完药之后也不需要跟患者一个一个解释这个药吃多少怎么吃,会有药剂师跟患者详细解释。如果患者需要饮食方面的指导,医生可以请营养师会诊,而营养师会给患者甚至家属全方位详细的饮食方案。如果患者负担不起医疗费用,医院的社工会帮助协调解决。
明确的分工既很好地保证了医院的井然有序,避免了吵哄哄乱糟糟、争吵哭闹声此起彼伏的场面,更是让医生全神贯注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看病诊断上,从根本来说,也是对病人更负责任的管理方式。

(这个不是医生办公室哦,就是医院的门诊,三张椅子:一张医生,一张助手,还有一张给病人。)
关怀医生的人性化设计
医院并不仅仅只是病人看病的场所,更是医生工作的地方。新加坡中央医院里就有很多方便和关怀医生的人性化设施。如,每个病房都有一个员工母婴室,供哺乳期的女员工泵奶、哺乳用。我在国内的公立医院还没有看到过母婴室,哺乳期的医生护士妈妈是要躲在洗手间里泵奶么?想想都有点心酸。

这里是医生休息室,也是讨论病例、分享经验、同事聚餐增进感情的好地方。

每周三在这里都有自助餐,免费提供给医生哦。

这里还可以举行晚会表演节目,连钢琴都准备好了。

完善的电子化管理
医生开药、开化验检查都是电子化操作。在查房的时候,医生每人拿着一台笔记本电脑,一边查房一边开医嘱,等看完病人时,该约的检查也约上了,该给病人用的药也已经及时地用上了。

边查房边推着的电脑车

这种笔记本叫“toughbook”,比较轻便,很禁摔,随身带着开医嘱
各种奇妙的设备
上面提到医院里面人员分工明确,在国内公立医院医生一个人干的活,这里好几个人干,是不是人力富余呢?当然不是,分工明确是为了让医生把精力用在刀刃上。下面的这个设备,也是把不需要人力的活儿转给机器来完成。
这是公立医院内无人驾驶的送货机,可以运送病人的餐食,抽血化验的血液样本等等,节省了人力,且有自动感应,不会撞到人。
(由于没有合适的视频,这段视频摄于新加坡另一家公立医院)
在新加坡,护士要把很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基础护理,每天都要给病人洗澡。能自己行动的病人走着去,行动不便的坐在轮椅上让护士推着去,卧床不起的则要用这个吊车吊着去。这个吊车,既能让护士省时省力,也减少了病人滑倒的风险。

(这种吊车可以很方便的把病人从床边转移到卫生间)
给医生一个安全安心的工作环境
这一点是一定一定要提的。在国内工作的时候伤医事件不时发生,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证。我在新加坡行医的这几年,没有遇到过患者伤医的情况,也没有看到一件伤医事件的报道。虽然如此,在很多的病房都看到这样的警告:不要对医护人员使用暴力!这是一种犯罪!医院提供了这样的环境,医生才能安心诊病。


如想查看本文作者陈净更多文章,可关注她的公众号“陈净大夫”(ID:Dr_Chenjing_SG),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原文。

约稿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行医故事和感悟?请投稿至yxjtougao@126.com
▼过往的君子给我赞~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