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鄙视”规培?
2016/1/10 医学界

     导读:几年过去了,我依然鄙视规培,因为缺了“规范”的真谛,忧虑培训的成效。

     文:文烈心

     来源:“医学界”微信号

     从2010年上海全面铺开规培以来,规培已经在蹒跚中进入第六个年头,并逐渐向全国推进。当年2010届的上海各医学院校毕业生和往上海各医疗机构求职的医生真的是措手不及,有些人员已经签署的就业协议立时作废,甚至得更改就业目的地。不参加规培,应届毕业生和未获得主治医师职称的医生不能新入职上海的医疗机构临床岗位,一声令下,反对的声音很快淹没。

     规培的全称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本人有限的境外学习经历和国内多地的所见,已充分说服我,良好的规培确实是提高医疗品质、保障人民就医需求的必由之路。但这几年过去了,我依然鄙视规培,因为缺了“规范”的真谛,忧虑培训的成效。三年的青春是如此宝贵!

     受训学员不规范

     短期内可能很难改变目前国内医学学制的混乱,专科、专升本、5年制本科、7年制本硕连读、学术型VS临床型硕士、8年制本博连读、个人经历迥异的博士。同班同学获得同样的学历学位也可以接受完全不同的培训,比如我所在的某985高校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大家结束第5年的本科实习后,虽然硕士研究生阶段的最后两年有学习计划,但有的同学按照临床学习计划转科学习,有的同学做了两年实验根本没上临床,有一同学更绝,入职一家金融机构上班了,找了个同门编写好那些学习资料甚至硕士论文,最后大家都通过考核,一起领了毕业证书,拍了毕业照。

     受训学员学习经历、成果、能力迥异,这个如何规范?

     施训教师不规范

     施训教师,可能并不熟悉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也可能不具备教学的能力和素养,或者根本没有受到要好好教学的约束。反正,规培一铺开,好多临床医生,在接受过有或无的教学培训后,就开始带教规培生了。特别是非教学医院,本来也没什么带教学生的传统,老师也是一头雾水。有些科室临床任务本就繁重,哪还有时间和精力保障教学。

     施训教师教学能力、素养、精力悬殊,这个如何规范?

     培训计划不规范

     培训总体计划出台时,缺少通盘的细节考虑,招生是否切合学员和培训机构的需求,是否能满足当地的医疗需求。因为三年培训的积压,导致有些医院现在规培学员过多,一个只有3名医生的科室却派来4名规培生。

     培训计划中有一些必须完成的内容,但因为在实际受训机构,这样的病例根本没有,最后只好编造,比如有些医院虽为三甲,但因为专科化过于严重,有些专业其实很弱小,收治病种很不全,没法完成相应的培训。

     培训计划脱离实际,细节不够,这个如何规范?

     考核标准不规范

     规培考核可以分三方面,即培训机构、教师、学员。学员现在倒确实有结训考试,但是具体内容还有待完善,在引导向追求良好培训效果的方向努力。教师的考核目前也是摸索中。对于培训机构,虽然也有要求,但考核很多也流于形式,毕竟,目前培训机构还是短缺,三甲医院更是天然的被认定为良好的培训点。在此,我仅举报一点,有些培训单位并不按照既定的临床科室轮转计划进行培训,这点很好核实。如果学生都没到计划科室去培训,那又何谈培训质量呢?

     考核标准流于形式,这个如何规范?

     (本文为“医学界”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下载医生站app,2016年,1000场学术讲座随时听!

    

     想分享行医故事,诉说行医感悟?快投稿到yxjtougao@126.com吧~(小编微信号:13524393306)

     过往的君子给我赞~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