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征服"一个被误诊的患者
2016/4/19 医学界

    

     导读:其实看病下诊断这事,跟辨识花卉类似。

     文:文烈心

     来源:“医学界”微信号

     某友是园林专业的高材生,精通各种花卉,我也是自诩披着白大褂的“花痴”。某日,他发来一堆国色天香的照片勾我,说那是本市某牡丹芍药园。哎,一进手术室就不知道当日天气,差点错过了今年这“花开花落二十日”,勉力挤挤这时间海绵,去凑这白居易笔下的“一城之人皆若狂”的风雅。

    

     园子逛了大半,我正沉浸在这争奇斗艳的姚黄魏紫欧碧赵粉之中,友人倒开始说起自己的就医经历。也好,虽有些煞风景,但刚好借这富丽堂皇之艳,聊聊医事。

     友人抱怨道:

     "医生看病老是问东问西,很多个人信息也要问,烦;

     在身上上摸下探,这次连隐私部位都检查了,厌;

     开一大堆检查,又是抽血,又是拍片,怒;

     最后还弄成误诊,火。"

     听罢,友人最不满的还是误诊,那就从误诊开始聊。其实看病下诊断这事,跟辨识花卉类似。常让友人帮这忙,这次也类似,请求道,帮我看看,这几张图片都是什么花?

    

    

     友人看了一会,有些犯难。我催问,你就以你的经验和学识,给我定到种吧,至于具体品种,我就不勉强了。友人答,都是牡丹。我呵呵,错一半,其中一张是芍药。

     友人嗔怒道,这牡丹芍药本就类似,单看一朵花,没法定种。

     我问道,那怎么才能区分?

     这下友人兴致来了。牡丹芍药花期不同,在本地,牡丹一般在4月上中旬开花,而芍药则在4月中下旬绽放,北方会晚些,同一地点牡丹早芍药15天左右,如是照片,要告诉我拍摄地和时间。如果直接看花,最简单的方法,分开叶子一看便知,牡丹是半灌木,植株上半部分是草本,下半部分是木本,芍药是草本,所以冬天落叶后,牡丹还可以看到残留的主干,芍药的地上部分就完全枯萎了,这个区分最简便可靠。也可以观察下花朵的着生情况,牡丹多单朵生于枝顶端,芍药多为多朵簇生,但观赏栽培时,为使得芍药花更大,也有剪除腋生花,只留顶端花,这就要靠实际查看才能区分了。叶片也有一定分别,牡丹叶片宽,正面绿色背面略呈黄色,而芍药叶片狭窄,正反面均为深绿色,根据品种和栽培情况可有变化,不能作为主要的区分依据。花友常犯的错误是以为花大为牡丹,花小为芍药,或者认为重瓣是牡丹,单瓣的是芍药。

     "噢,原来要知道是哪种花,也要问东问西,还要上摸下探。"我接道。

     "是啊,有时候定个花种也挺复杂的,我当年读硕士时,课题做的是牡丹野生原种的鉴定,甚至要做分子生物学的检测分析,修正了不少单凭形态鉴定的错误。"友人自豪的说道。

     "噢,那是真不容易。不过好像,有花友让你帮忙鉴定自己的爱花的种属,你也不时犯错噢。"我赶紧打压一下,揭个短。

     友人立马回驳,"犯错是难免的,有时是因为信息不足,有时是因为确实非常疑难。"

     "是啊,给人看病,下诊断,显然不比你鉴定花种简单,为了收集更多的有用信息,所以要问诊,要查看病人,要做一些检查,然后综合分析,再审慎的给出诊断,随着更多信息的获得,观察中发现的变化,还要不时修正诊断,有些病人的病情表现不典型或者是罕少见病,误诊也是难免的,但误诊的过程中发掘的信息也为建立正确的诊断奠定了基础。"我告诉他。

     友人这才发现,我原来是在解释诊断、误诊这事,打住我道,"赏着花,就把医患关系和谐了,高!"我看友人那点怒气应该是全消了。

     (本文为“医学界”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作者和来源。注:图皆引自中国植物图像库http://www.plantphoto.cn/)

    

     投稿或爆料,请发邮件至yxjtougao@126.com投稿类型:行医感悟,医院管理,海外医疗,医学科普等。

     过往的君子给我赞~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