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里的人文关怀太差了
2016/7/16 医学界
导读:接待室左边是手术室进口,右边是麻醉复苏室。这简直是太不人道了,一边一群手术下来的病人血肉模糊的从这些等待室的病人前面过,那得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文:老李飞刀(温州市人民医院)
来源:“医学界”微信号
先从一个小段子开始吧:
小伙子20岁,阑尾炎手术,连硬打好,住院医带着实习生进来,发现没备皮。大声嚷嚷:这么多毛,不刮怎么开刀?
护士妹妹嫌烦,一边嘀咕拿来刀:怎么现在想起备皮,早哪儿去啦。
实习生开始刮,不熟练:要不要剪刀先剪啊?
住院医:这点小事,你刮胡子先剪的?亲自动手,也不利索:要不给点滑石粉吧?
护士:不行,会到处飞的。
我想想也是:要不弄点肥皂水吧。
护士不耐烦:还须后水呢。
无奈,继续,刮下一撮,随手一丢,护士大怒,拿来一桶:放桶里,不许乱丢。
医生也怒:要不你来,这儿皮不平整,毛还粘肚子上,滑石粉也不给。那你用嘴吹吹。吹了也要飞的。
护士:你敢,乱飞了就塞你嘴里。
病人脸通红,旁边站着两个实习护士偷偷地笑着……
这样的场景似乎很多人似曾相见。病人进了手术室之后只能听医生护士安排,可等到他们出了院之后,每次回想到这样的情况又作如何感想?这还是他们痊愈出院,如果又有点什么并发症,闹点啥的医疗纠纷出来了,这些事情会不会拿出来说呢?
这里说到的还是一个麻醉人文的关怀,正好自家新医院这几天搬家。新手术室的确气派无比,很多麻醉机,监护仪都是新的,就连一直诟病的层流也按照现在大多数医院的配置全部搞好了,可是在之后我想到了几个问题:现在硬件好起来了,但是软件方面还是不够。
进去手术的感受,进手术室正门就是手术接待室很大很宽敞,沙发都是那种一米宽的,个子小一点的都可以躺了。旁边是护士工作台,中控的应该是够先进了吧。
问题来了,这边接待室左边是手术室进口,右边是麻醉复苏室。这简直是太不人道了,一边一群手术下来的病人血肉模糊的从这些等待室的病人前面过,那得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前两天在病房,和一个病人家属闲聊,病人家属说:你们医生一定很大胆吧?!做手术就象杀猪一样吧?!我晕了,我们是医生,不是屠夫!可是很多病人,很多老百姓就是这么看医生的。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连个鸡也不敢杀,还有的人“晕血”,这个大家都知道吧?病人手术下来总是会衣衫不整,那不是患者的隐私得不到保证了?我们是医护人员倒是无所谓,别的人看到了又是一个怎么想法呢?真的很想在术后随访的时候问问病人,那天你在等手术的时候看到出来的一个个躺床上的,啥感觉?
再说说手术床朝向的问题吧,不光是我们医院,很多大的医院手术床是正对着进门,进房间之后病人的会阴部位正对着大门,如果是你自己躺在手术床上又作何感想?
曾经遇到一26岁女性患者,行LC上手术台时被巡回护士要求脱掉上衣,当时手术间里都是男医生,于是她小声对我说:“医生,我还没有结婚呢”,当时我那个尴尬啊,病人那么地信任自己,自己却没有做到保护她的尊严。也是从这件事情以后,自己就特别注意一些细节的东西,比如全麻后患者诉口渴,我就用棉签沾一些生理盐水给患者润润口唇和口腔;出手术间前一定要求外科医生给患者穿好衣服;患者呕吐后脸上沾有呕吐物或血迹,就试图用干纱布擦干净。
其实这些都是很小的事情,也花不了多少时间,但我们的细致、周到的服务,会让他们会感受到自己的生命被精心的呵护,生命的价值被充分的重视,人格和尊严受到尊重,战胜疾病的信心也会增加。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有人大肆宣扬麻醉科流水线作业,说可以节约能源,减少麻醉并发症,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话。我个人对此很无语,不知道这些人术后有没有随访一下病人,在手术室是个什么经历。
(本文为医学界微信号原创文章,转载须经授权并标清作者和来源。)
投稿或爆料,请发邮件至yxjtougao@126.com;投稿类型:行医感悟,医院管理,海外医疗,医学科普等。
▼过往的君子给我赞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