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赚大钱,就别来学医……
2016/7/26 医学界
导读:我花了半辈子来成为一名医生,然后要再花半辈子来思考自己为什么会选择学医。
文:一只羊
来源: “医学界”微信号
自从学医,每个亲戚、朋友,见了面各个都在夸,说以后有出息了、赚大钱了、红包收到手抽筋了等等。以至于现在对参加非医学类同学的聚会心理都有抵触。
我从小立志学医,是每每看到父母生病了,都不愿意看医生,忍忍过去了,忍不过去,去了医院,而且都要赶早,7点就要去排队,排一个早上,才能轮到自己,而轮到自己也就一小会,看完就让走,医生护士态度又都很差,看到生了病的父母还被凶。小时候的我,偷偷地告诉母亲,长大了我要学医,我要当一名医生,当一名不会凶的医生。
其实那时候学医的目的,很单纯,就是想着父母有个感冒发烧的,自己懂得诊断,懂得治疗,不用父母忍着病痛,更不用去那“可怕的”医院,见“可怕的”医生护士。
高考后,填报志愿,我唯医学院校不报、唯临床专业不填,父母帮着我查找全国所有满足我成绩的学校专业,分析所有符合的学校专业的近5年的相对分数浮动,父亲对这些数据分析得比我还透彻。最后我成功进了一所本一的学校,还记得要离家去报到的那天,父母对我说了句:“儿啊,到了学校好好学习,对病人一定要好,以后亲戚朋友有需要一定要帮忙。”这句话我至今都不能忘记。
繁忙的大学
大一、大二、大三理论课学习,大四见习、大五实习,后顺利考上外科研究生,又读三年。跟大部分同学一样,一步步挺过来,这里说大部分,是因为在这8年里,小部分同学有的休学了,有的退学了,有的转行了,有的疯了,有的自杀了。回顾这8年,想想过得很是充实。
从大四开始接触临床以来,我尽力做到了对每一位病人态度都好,这里敢说的这么绝对,那是因为对我发脾气的病人或者家属都被我无视了。但没当医生,确实不知道,这工作量大得实在是有点扛不住,每天工作就像在打仗,一到病房,就有一大堆病人围上来,每位病人都说自己赶时间,有的说工作快迟到了、有的说特意请了一个小时来看病(没错,你没看错,是1个小时,而且是特意的)、有的说家很远来一趟不容易(问下家在哪,其实就20分钟的车程),有的就比较直接,说自己早上6点多就来,问我为什么现在(7点半)才来上班?(我想说,医院其实是8点上班!)当医生后,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就是,不要让病人和家属站在身后,因为这么一大群急躁的病人和家属,搞不好哪位憋不住,学网上的医闹给我背后来一刀,我绝对是没办法避开的(其实就算面对病人,如果伸出一把刀,我估计也是躲来不及,要不然就不会每天这么多被刺、被砍或死或伤的同行了,但是,死之前总能看清楚是谁杀了自己,对于我来说也是一大安慰)。
看完检查,几乎所有的病人都会问我今天早上能不能全部检查完,血常规、生化这些可以,但是像彩超、增强CT、MRI,这些都是要预约排队的,每次我跟病人这样解释,他们就很不情愿的去排队预约,预约完后,不出意料的大部分都会跑回来气愤地质问我,为什么MRI要约到后天?彩超为什么要排到下午(注意,是当天看病的下午?)然后就哀求着我叫我要提前给他们做检查,无论我怎么解释这是检查的流程、这些检查病人量多排一两天是正常的、我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科室,分工不同,我们也没权利要求辅助科室给你插队,这些解释都没用,结果就是一肚子怨言又无奈地回家。
回想以前学医,亲朋好友对自己寄予的厚望:“赚大钱、收红包”,我也只能冷笑下,一个月基本工资一千多,奖金两千多,这是赚大钱?我想说,如果真想赚大钱,就别来学医了,随便做个小生意不比这赚钱?抱着赚大钱的信念学医,最后也只能是害人害己。
红包
说到收红包,我就更要吐槽了,每次术前跟患者签署《不收受红包协议书》?《无送红包协议书》?还是《不收不送红包协议书》?名字太长,虽然每天都在签,但还是记不起来,每次跟患者家属签这个协议的时候,真不知道怎么说,不签还好,签了家属反倒觉得我们在提醒他们要送红包!实在冤枉,但我们组是绝对不收红包的,不为别的,就为自己能活着下班,因为收了红包,在家属看来就是被他们买断了,24小时,随时一个电话,都得老老实实来给病人伺候着。但不收红包,往往接着病人就要求转院或者自动出院了,因为在病人和家属看来,不敢收红包,意味着病太重,不好治,或者医生技术不到家,没本事收(天啊!我到底要怎么做才被满意?下策就是先收着,手术后还给病人,或者直接存到病人的医院账户,但不保家属会觉得手术不成功才退红包;上策是,转院就转院、自动出院就出院呗,这么不信任,术后有点并发症还不知道要被什么闹)。
电话
说到电话,也是绝对要吐槽的,而且不吐不快,当了医生,听到电话铃声了都会心一揪,害怕,或是亲戚朋友电话咨询,或是病人的电话咨询,而且24小时没有间断(睡觉不关机,是当医生后的习惯,也是必要的,但是,我是经常换手机铃声,因为同一个铃声+当医生,听久了真的会受不了)。
大半夜的,时不时会被电话惊醒,对面打来的是病人询问头晕头痛怎么办?肚子胀胀的消化不了怎么办?睡不着失眠怎么办?其实如果真有急症,送急诊,不比打电话给医生管用?都被认为医生是24小时不用睡觉。但不留电话,确又经不起苦苦哀求的病人。
这是同事的故事:
记得有这样一位远房亲戚,远房到同事实在不懂要怎么称呼,也从没见过这样一个亲戚(这也是当医生以后一件头痛的事,当了医生,“亲戚”是越来越多),这位亲戚,前一晚打了好几个电话确认同事第二天有上班,当天早上6点出门,给同事打了个电话,说他要出门了(当时同事还在睡觉),到了车站,打电话跟同事说他要上车了,到下车了跟同事打电话说他到站了,到了医院,打电话跟同事说他到大门口了,到了科室,打电话给同事说他到了。
微信
说了电话,那绝对得说说微信,病人的微信添加请求,打死我都是不敢接受的。而亲戚、朋友、朋友的亲戚、朋友的朋友、亲戚的朋友、亲戚的亲戚,这些都是一个介绍一个,把我的微信名片当成抢手货。因此微信里的非医学好友也越来越多,连“失散”十多年的同学也找到我微信,结果就是每次打开微信,就能收到一堆问病的问题,刚开始还一个个回答,后面渐渐发现这些占据了我休息的绝大部分时间,而提的问题往往很没质量,有的连他们在问什么都不知道。
有的是连环问,一环接一环,觉得就像侦探在查案;有的是百度君,先在百度上查了几个来回,再来问,问完再对比百度,如果我的回答跟百度一样,那他就相信,如果有点不一样,他们就会质问我,百度不是这样说的啊,百度说的是这样子的……那这样说来说去,在这些百度君眼里,我的答案不一定是对的,而百度是一定对的,那为什么还要浪费彼此的时间?
有的是拍一张眼睛、或者拍一张手臂、或者拍一张也不知道哪个部位的照片,而且不上传原图,模糊得不行,要我诊断这是什么病,并且要我开药(我真的不是神)。
有的是拍一张检查单,一问病史三不知,检查单还特意遮住姓名、性别、年龄,其实医生不会拿这些信息倒卖,连起码年龄和男女都不知道,怎么下诊断?对这些好友的咨询,我就只能回答,要不你来医院吧,我看看,需要的话我给你介绍个这方面的医生,但是收到的回复是:如果要去医院,还问你干什么?好吧我把气咽回去,给予一个笑脸,呵呵而过。
免不了带亲友看病……
当医生,免不了带亲戚朋友看病,当导医。很多人都会觉得你既往当了医生,那这些都是必须的,我们来了医院,你就要为我们服务好,带着找医生,带着交钱,带着做检查,然后自己却放着一堆活没干,一个早上就过去了,然后再加班到深夜。
故事一:
一位远房亲戚,是的,我没见过,也不知道怎么称呼,半夜11点打电话过来说他老婆脑出血,在县医院,医院说治不了,叫他往上级医院转,他就打电话,叫我给他安排好床位(那时候我懵了),我说你先送急诊,急诊处理不了会叫专科医生会诊,我换下衣服就过去。
接下来又是好几个电话的汇报,汇报说在路上、离医院多远、到急诊了、医生说了什么之类的,我赶到以后,已经送神经外科,值班的医生和主任刚好是我认识的,经过了解,诊断是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不规则服药,最高血压180/110mmHg。病人昏迷,那位亲戚痛哭流涕,主任建议行急诊手术治疗,但我来之前,那位亲戚一直犹豫,犹豫术中风险和术后并发症。听他其他亲戚的意思,他是想放弃。
我来了以后,给了他希望,他抓住我,问我这些手术风险是不是医生故意说严重了?是不是没送红包不说实情?我一一回答,但他坚决要送红包,但被主任拒绝了。后面他同意手术,送进手术室后,麻醉师出来签字,也是我认识的,我跟麻醉师说,这是我亲戚麻烦照顾。
那一晚,我跟着折腾到1点多,因为第二天我有手术,就先告辞回家。第二天我去病房看那位亲戚的老婆,病询问同事手术及病情,手术很成功,我也就放心了。但这次那位亲戚不在,其他家属不认识我,后续一段时间,我每次来病房看望,那位亲戚要么去打包,要么去工作,都没跟我碰上面。之后什么时候出院的,没跟我说,我也不知道,一段时间后,从我父母口中得知,那位亲戚对我多有埋怨,埋怨我术后没去探望!我想,主刀和麻醉都提过了,手术也很成功,就算没去探望,有什么好抱怨的?
这不是恩将仇报吗?
故事二:
这是同事的故事。同事(男,这里表明性别是铺垫)的表弟来医院做检查,同事出于热情,拿自己的卡让其表弟做检查,表弟很满意。过不久,表弟带着表弟媳来产检,也要同事的卡刷,同事解释说性别不一样予以拒绝,但收到的是满脸的埋怨,极不情愿的自己去办了张卡做检查。之后表弟的父亲就来找同事的父亲责问,因此还大吵一架,从此表弟家再不跟同事家往来。
故事三:
经常遇到一些“达官贵人”,以来就是一副黑老大的模样,翘着二郎腿,拿着食指就差捅到我鼻子。给他问病史,他会道出他是某某政府部门的某某亲戚、是某某院长介绍来的,院长也是他亲戚,我又一次懵了,这些是否也要写进病史?然后一条一条问病史,都是拒绝回答,好像回答了会被作为呈堂证供,然后签一些入院常规文书,也是一万个不愿意,并拿出手机一张张拍,说让我叫我们院长来,我说你直接打电话给院长吧,然后居然!居然他没电话,你不是自称院长亲戚吗?这时候院长刚好来了,他却没了刚才的盛气凌人,就像孙子希望得到糖果一般。
故事四:
这是同事的故事,护士执行医嘱,因为病人经济很不好,护士给予照顾,欠费了没办法提交,领不到药,就先从科室的借来给病人用,然后过几天,家属交钱了,护士就把前几天的药一起提了,家属来闹,说为什么今天用这么多钱?给予解释,但家属无理取闹,说一天这个药怎么滴8支,你滴给我看看。无论怎么解释这8支是之前几天一起算的都没用。
故事五:
家属用挂在走廊的手消液,洗脸盆、洗便盆、洗尿壶,而且似乎是发现洗了没泡沫,就整瓶倒下去,然后护士跟她解释手消液的正确用途,招来的确实劈头盖脸地辱骂,骂的实在难听。
……
选择当医生,最初不为别的,就为了父母,然而真当了医生,却并未给父母提供多少帮助,甚至因为职业特性,无法给予父母应有的关心和照顾,现在他们有病还是忍着,或者自己买点药,不愿打扰我工作,更不愿意占用我休息的时间……
夜深了,我在想下辈子我还学医吗?
(本文为医学界微信号原创文章,转载须经授权并标清作者和来源。)
投稿或爆料,请发邮件至yxjtougao@126.com;投稿类型:行医感悟,医院管理,海外医疗,医学科普等。
▼过往的君子给我赞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