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外科烟雾危害太吓人了!
2016/9/4 医学界

    

     导读: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外科烟雾很有可能成为职业暴露新的传染源。

     文:亦然

     来源:“医学界”微信号

     随着科学的进步,外科电气器械因其切开的同时具有止血的能力,在外科手术领域运用得非常广泛。只要是在手术室工作过的人,都会闻过一股焦味,甚至有人将其戏称为“烤肉味”,这就是外科电气器械切开组织时散发的外科烟雾的味道。

     然而,外科烟雾由于含有非常多如碳氢化合物、腈类、脂肪酸、酚类等有害成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手术视野,因此现在手术中通常都会用吸引管吸除手术中产生的化学烟雾,即使如此,仍有一部分化学烟雾残留在手术室的空气中。过去我们认为外科烟雾只是一些有毒化学物质的混合物,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外科烟雾很有可能成为职业暴露新的传染源。

     外科烟雾中存在病毒颗粒

     韩国全南大学的学者随机选取了11位进行腹腔镜或机器人手术的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在他们进行手术期间,对其手术中的吸引气体进行收集的分析。

    

     略显复杂的气体吸引和过滤装置

     结果,通过聚合酶链反应试验(PCR)后发现,11名患者中有10个患者手术吸引出的气体中检测出了乙肝病毒(HBV)DNA,剩下的那名患者正向测序是阳性,反向测序是阴性。

    

     也就是说,PCR证明了外科烟雾中存在HBV颗粒,无论是开放手术还是内镜手术。而先前的研究也证实了在外科烟雾中存在HIV和人乳头瘤状病毒(HPV)的存在。

     我们知道,外科烟雾的产生是由于外科电气器械将高热量传导到细胞上,细胞液蒸发,蛋白质变性,进而组织碳化,细胞残骸进入空气中形成含有悬浮颗粒的烟雾。虽然高温杀死了细胞,但是细胞中的病毒颗粒仍可能存在活性。

     韩国学者在《职业环境医学杂志》(四大名刊之一的BMJ旗下杂志)中透露下一步将针对外科烟雾中的HBV是否具有传染性和致病性进行动物实验。但他也猜测,由于HBV可以在已经干结的血液中存活7天,而且已经有研究证明外科烟雾中含有的活性HIV,可感染培养的人类T细胞,因此不排除外科烟雾中的HBV仍具有活性并有感染人的能力。

     适当的个人防护很重要

     通常我们的手术团队都会穿戴手术隔离衣、无菌手套、外科口罩,偶尔会佩戴护目镜。然而外科烟雾不可能完全吸除,一定会有一些残留在手术室的空气中,形成气溶胶。

     而我们平时佩戴的外科口罩只能阻挡至今大于5μm的颗粒,对95%颗粒小于5μm的外科烟雾收效甚微,因此我们即使佩戴口罩也会闻到烟味。而那些辅助手术台上医务人员的巡回组成员,由于他们没有隔离衣的保护,暴露在含有烟雾颗粒的空气下。如果皮肤上有创面也会给病毒颗粒进入人体的机会——虽然传染病病毒感染人的机会和病毒载量与宿主免疫力有关,但是已有皮肤或眼睛接触烟雾可能导致HIV感染的报道。就算没有感染,烟雾颗粒也会进入人的呼吸道,造成各种呼吸系统症状。国外最先进的口罩为PARP(带动力的空气净化呼吸面罩)能把过滤后的空气泵入呼吸罩内部,并在内部产生正压,防止手术烟雾进入口罩内部,但是在我国国内普及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

     另外我国医院手术室大多缺乏完善的排烟通风系统,基本上也只有三甲医院有百级层流手术室。在我国目前临床上却仍对手术烟雾的危害和防范认识不足,对于防反烟雾的设备欠缺投入的大背景下,外科烟雾问题还将长期存在,手术室的人员应该更加注重自我防护。而医院感控部门也要关注外科烟雾引起的潜在院感问题。

     (本文为医学界微信号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作者和出处。)

    

     投稿或爆料,请发邮件至yxjtougao@126.com投稿类型:行医感悟,医院管理,海外医疗,医学科普等。

     过往的君子给我赞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