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突袭股市,金融整肃悄然开始
2016/5/11 格上理财

来源:投资通(微信号:money-week)
今天,一个重磅消息再一次突袭股市!
根据财新网、第一财经等多家媒体报道,证监会已经叫停或收紧上市公司跨界定增,涉及互联网金融、游戏、影视、VR四个行业、同时这四个行业的并购重组和再融资门槛也被将被大幅收紧。此前,已经有多家公司涉及该行业的重大事项被证监会否决。
受消息影响,VR等相关板块熊冠A股。

如果你有这些股,你可要多留个心眼了:

这已经不是证监会第一次收紧泡沫了。就在6号证监会表示要收紧借壳上市门槛,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从沪深一直到大洋彼岸,一片哀嚎。
短短几天之内,证监会连出重拳,不惜折损大盘,重创投机资金!证监会究竟再下怎么一盘棋?
A股风格或面临转变
A股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充满了奇葩的过程。一直以来A股没有长牛慢牛,散户主导市场,投机之风盛行。这里只宏强噱头,不相信价值。重庆啤酒研究乙肝疫苗,深宝安讲石墨烯量产,忽悠得小散一愣一愣的。最夸张的还要数匹凸匹,原先是做陶瓷的多伦股份,宣布自己要做互联网金融,改了名字还啥都没做出来。股价就成这样了。更不用提亿安科技这类的够说一百年的妖股了。

(图为匹凸匹复牌后N根大阳)
因此,散户能够从其中赚到钱的少之又少,但却仍然趋之若鹜。

(亿安科技:从110块到3块是怎样的感受)
许多跨界收购或者“转型”“布局”的许多股票玩的也是这一出。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暴风科技说要做VR,股价腾腾涨。但业内人士气死了,说白了就是放大镜。人家麦当劳和可口可乐也做。



说白了不是所有的VR都可以叫高科技,你孩子无聊了也可以折一个。
但是现在很多公司就随便投资一个团队,收购一个公司。利用现在市场对于高科技的热潮和高估值。一家传统公司,市盈率二三十倍,收购一个“高科技”企业,市值瞬间就到了五六十倍,甚至一两百倍的都有。其中的猫腻大家都懂,最后都是普通投资者埋单了。
证监会的大后手
上海某国资PE副总裁认为,证监会并不全盘否定企业跨行业并购,但不鼓励跨行业太远、不熟悉的并购:
1、证监会该举措首次向市场表明了监管层对“虚拟产业”和“实体产业”的定义:互联网金融、游戏、影视、VR四个行业属于“虚拟产业”,而电子商务等为实体服务的互联网企业等产业,并非监管层眼中的虚拟产业。
2、证监会希望实体上市公司进行创新和业务拓展,但不要为了市值管理而盲目对虚拟产业收购。游戏、影视等虚拟产业资产较轻,高风险高收益,但实体企业未必有管理其的经验。
3、证监会希望把资金往实体企业赶,但是你给了“弹药”,问题是你还没有“猎物”。即钱赶到了实体企业,后续还是要反应在需求上,没有需求,盲目刺激供给端也是不行的,所以如何配套刺激需求,成为了新的问题。

中国的金融整肃已悄然开始,唯有实体救中国
据凤凰证券此前统计发现,去年有455家上市公司砸5307亿去炒股票,部分企业主营业务亏损连连,却投入几亿甚至几十亿的资金去二级市场买卖股票,并且获利不菲。如此乱象,可见一斑。
从暂缓战略新兴板,到打击期货操纵,从传言的收紧中概股回归,到提醒壳资源炒作,再到今日媒体报道的叫停跨界虚拟产业并购重组......各种蛛丝马迹显示,监管层正在全力驱赶资金“脱虚入实”。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刘煜辉此前表示,中国的金融整肃已悄然开始。
“‘脱实入虚’,2012年之后就没有再‘实’过。”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刘煜辉上周撰文表示,“没有增长,没有通胀,企业盈利下降,就业看上去还可以,剩下的只有滋长的金融泡沫。”
“6.6万亿的社融打下去,只换来了0.7个点的投资的回升。”刘煜辉称,中国或意识到自己已包裹在危险之中。
刘煜辉表示,目前中国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与负债端的成本出现了倒挂,裂口发散使得整个金融系统危如累卵,接下来3-6个月或是中国去杠杆的关键窗口。因为一旦境外的金融减杠杆的过程领先于中国,中国可能面临泡沫被被动刺破的风险。
几大消息利好价值投资
目前A股有几个大概率的事件将在近几个月发生,A股纳入MSCI,深港通开通,养老金入市。
MSCI一直是众多国外投资机构的重要参考指标,中金公司其认为,粗略估计若A股以5%比例纳入MSCI指数体系,带来潜在资金流入规模约210亿美元;若全部纳入,潜在资金流入约3600亿美元。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程度加深,资本市场的交流也会越来越强;
而深港通据悉也将于近日宣布,据相关人士表示,深港通的门槛会比沪港通更低一些。与此同时,由于我国人口结构比例问题,养老金会参照日本等老龄会社会,有相当的结余。因此养老金逐步入市会给A股输入巨大的养分,初步估计将在6000亿左右。加上相应的救市资金,保险资金的迅速扩大,中国价值投资的基数已经相当庞大了。
如果监管层再继续加把劲儿,中国的未来依然会是像欧美成熟资本市场一样,迎来价值投资为基础的理性市场繁荣。这样才会有股民们所期待的长牛慢牛!
延伸阅读
刘煜辉:中国的金融整肃已悄然开始
作者:刘煜辉
来源:新浪微博@刘煜辉lyhfhtx
时钟轮子被玩成了“电风扇”,是因为轮子上“实体”的那一齿被磨平了,所以轮子打滑。“脱实入虚”,2012年之后就没有再“实”过。商品这回张扬的是纯金融属性,期货尽量把预期极限地夸张地打满,期限曲线斜率为负,近月升水、远月贴水。生产商都是期货的空头。周期股可能已不再是原来轮子里面那个尼古拉斯王。
全球的超级债务周期被玩得没有“底线”。金融资本可以胁迫货币当局不断压低利率,甚至突破零利率的底线到“负利率”,企业盈利不断下降却能靠融资成本下行继命,以换取低效率状态的苛且,雇佣更多的人,减少裁员。这个现实世界从来没见过,没有增长,没有通胀(因为低效率,工资涨得慢),企业盈利下降,就业看上去还可以,剩下的只有滋长的金融泡沫。
中国或意识到自己已包裹在危险之中。
一场金融整肃悄然地开始。这种意识的苏醒来自一季度。也许是不试不知道,一试才知道经济比纸还薄。6.6万亿的社融打下去,只换来了0.7个点的投资的回升(投资从去年底的10%升到了1季度的10.7%),对应的却是金融的通胀(1季度金融部门资产膨胀的速度是18%);资产的通胀(楼市和土地);以及生活的通胀。
一旦境外的金融减杠杆的过程领先于中国,信用敞口的降低,启动携带交易的平仓,中国资产相当于被搁在了高阁之上,而被撤了楼梯。这种场景未必来自于政客的意识觉醒,更多来自于市场对负利率的恐惧,risk off是一种自然力。
接下来3-6个月或是中国顺着楼梯下来的关键窗口。
昂贵的资产价格(膨胀的金融杠杆)下,是否能实现快速衰退的实体经济回报率的止跌回升,“忠孝能否两全”?跟提着头发脱离地面一样难。
货币是会消失的。金融交易者总是在想“中国强大的流动性攻击的下一个目标是谁”?但这可能是个伪命题。货币是可以随着信用敞口的了结而消失,这如同当初不断累加杠杆和负债推动资产价格上升的过程一样,对应的是金融去杠杆和资产价格的下跌。
高杠杆之下,胀若烟火。但烟花易冷。生也灿烂,死也绚烂。
“诗和远方”会变得兴趣阑珊,“想象力”的价值正在耗散,交易者会变得更加现实。换手率显著下降会成为趋势。一个交投平淡的市场,郭嘉队更容易平准。历经坎坷的股票市场,当事者的功利之心也会被磨砺,而向自然规律回归(这一回好像没有极端地强调圈钱和融资)。
中国债务市场与三年前最大的变化是,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与负债端的成本出现了倒挂,裂口发散使得整个金融系统薄如蝉翼。
今天市场的自然力和央行的敬畏之心正在促发裂口的收敛。这一过程会通过“资产收益率向上与负债成本向下”来完成。收益率向上虽然主要表现为风险溢价走阔,低估风险得到某种程度的修正,但在倒挂的裂口收敛之前,利率的可交易性也会变得乏味,逼仄的空间博弈,犹如温水煮青蛙。

格上理财:获基金业协会颁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八年深度研究,甄选阳光私募、信托产品、PE/VC、海外基金等高端理财产品,为您的资产增值保驾护航!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格上理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