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英国人只来了一次中国,说了三句话,戳破了康乾盛世的假象
2016/5/24 格上理财

    

     作者:李红豪

     来源:李红豪(ID:liredhao)

     1793年,也就是乾隆当皇帝的第58年,大英帝国派出了一支豪华队伍来到了中国。5艘豪华战舰,随员700多人。这些人里囊括了各种大V,哲学家、机械学家、生物学家、植物学家、医生、画家,等等。

     而那5艘战舰上,一共装了600箱礼物,价值1.3万英镑。这是英国人辛苦准备了一年多的结果。虽然这时的英国已经在海洋上横着走,但对神秘的天朝还是很恭敬的,毕竟那时的中国也是东方第一大传说,英国人并不了解。

     这支队伍的队长,名叫马戛尔尼,堪称当时英国最著名的外交家。小马哥长得很帅,俄国女皇凯瑟琳都拜倒在他的牛仔裤下,于是就和英国签订了非常有利于英国的商务条约,这是小马哥的功劳。后来他又在印度当过地方总督。有经验,有学识,有魅力,长得帅,完美男人的四个指标小马哥都备齐了。

    

     这支队伍的副队长,名叫乔治·斯当东,他是马戛尔尼最好的朋友,牛津大学的法学博士,在外交领域里也很有经验。大英帝国派出这么一支高质量的队伍来到中国,可见对中国的态度。

     而马戛尔尼的这次访华事件,就是有史以来中英两国之间的第一次正式外交。

     英国人搞这么隆重,到底是来干嘛的呢。其实,他们表面上是来给乾隆过生日的,实际上是希望和大清当局谈谈,希望大清能取消一些贸易上的障碍,公平贸易。

     简单说,英国人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来告状的。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英国人就已经开始在大清做生意了。但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被勒索惨了。

     乾隆时代,当局全力贯彻闭关锁国政策,只开设广州这一个通商口岸,专门为了收税。粤海关的进出口税率一般来说不超过货价的4%,还算正常,但是除此之外,还多了两项清朝特色的税收项目,船钞和规礼银。

     船钞就是把外国商船的长 x 宽 x 高,算出体积,按照体积等级收税。虽然这个公式是死的,但是怎么测量是活的。虽然当时的国际规定是从船的后桅量到前桅,但大清官员从不按规矩来,要么从船头量到船尾,要么在数字里造假。有什么办法才能让大清官员按规矩来呢?只有一个办法,贿赂。你要是不想贿赂,就等着被坑大钱吧。

     还有第二项,规礼银,顾名思义,礼嘛,就是出于礼节要给的钱。比方说清朝官员帮你开舱,不能白忙活吧?清朝官员给你卸货,不能白搬砖吧?除此之外,什么验货官员、测量官员、记录数据的官员、帮你停船的官员,等等等等,各种有关部门的人员,你都得给个礼费吧?

     规礼银比船钞就更坑了,想收多少收多少,连量都不用量。

     粤海关就这样成了大清最肥的官职,所以这个职位一直由满人担任。美国学者马士说,担任粤海关监督的人,最大的任务其实只有三个:满足他北京恩主的发财愿望,满足自己的发财愿望,满足他属下人的发财愿望。

     英国人终于体验到了什么是中国特色。不仅如此,粤海关一边勒索,一边牢牢控制住上访渠道,英人想求情诉苦都找不到人。而且在广州,英人被处处限制,比如不能私会百姓,不能雇佣汉人,不能传教,而且禁止洋女人出现在中国地盘。原因很简单,这些洋女人一个个袒胸露乳,穿个超短裙、低胸V领,还喜欢光天化日之下来个kiss,简直伤风败俗,要是让我天朝裹小脚、三从四德的良家妇女看到,万一觉醒了怎么办?我大清秩序就崩了。

     这些限制的总纲领只有一条:我大天朝决不能被英夷和平演变

     所以,英国人脸都被坑肿了。英国政府曾经发表过一段讲话,这么说的:“市场的公平竞争被中国人的团体所破坏,中国拒绝公正地执行法令,我们驻广州的人全都处于一种被蛮横无理欺压的痛苦境地……”

     可见英夷也是够可怜的,所以马戛尔尼的使团来访,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冲破这些坑爹的制度,最好再能让大清多开放几个口岸,扩大贸易。

     83岁的乾隆在承德避暑山庄接见了使团。

    

     乾隆不是很开心,因为马戛尔尼拒绝双膝下跪叩头膜拜。在马戛尔尼的坚持下,乾隆同意了英国人用单膝下跪的礼节。这在大清眼里是大逆不道的,大清官员都在说,还不谢吾皇开恩?

     马戛尔尼开始献上他们准备好的600箱礼物。说实话,英国人准备的这些礼物,大清帝国的人看了都要笑掉大牙。这些礼物是什么呢?蒸汽机、织布机、棉纺机、望远镜、热气球、秒表,地理信息齐全的大型地球仪,天体运行仪,迫击炮、榴弹炮、连发手枪,等等。

     英国人这是在给大清开科技博览会啊。

     但是清朝官员看了都在笑,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拿来有鸟用?

     马戛尔尼想给福康安表演一下欧洲最先进的火器装备,作为乾隆最器重的将军,福康安轻蔑地回答了一句:“看不看都行,没什么稀罕。”

     马戛尔尼还专门带了个热气球驾驶员,本来想给大清来个热气球表演,看到大清官员都是这种反应,就不提了。

     据记载,英国人带来的这些礼物,最后都被堆放在一间厕所里。

     虽然带来了一堆没用的东西,但乾隆对英国还是持肯定态度的。乾隆说:“尔等英吉利,虽然远在重洋,却奔波万里给朕纳贡,实在是古今未有。”

     乾隆对英国送来的礼物毫无兴趣,但使团里的一个12岁的英国小男孩让他有了挺大兴趣。这个小孩虽然只有12岁,但在来中国的路上,就他一个人学会了中文。乾隆很高兴,让他走过来,摸摸自己的膝盖。

     请各位注意,这不是一般的膝盖啊,这可是龙膝啊。

    

     这位摸了龙膝的小男孩就是副队长乔治·斯当东的儿子,小斯当东。小斯当东就是最早的中国通,也是对大清本质看得最透彻的人。1840年,英国议会讨论对大清发动战争的时候,小斯当东是最坚决赞成的一个。他说:“中国听不懂自由贸易的语言,只能听懂炮火的语言。”

     摸了龙膝后,乾隆请英国访华团吃了顿大餐,回赠了大量礼品。祝寿后,马戛尔尼写了个帖子,告诉乾隆说:我们国王希望两国能互派使者,希望我能代表英国留在北京,如果中国能派大臣到英国,我们更高兴。我们更希望中英贸易可以自由,希望税目可以公开,不然我们被坑得太惨。我们还希望英国商人在中国可以有一处聚集地……

     听了这些,乾隆什么感想?一帮鬼佬,还以为真是来祝寿的,原来别有用心。对以上所有问题,乾隆的回答只有一句话:No way 。

     乾隆的意思很简单,朕的万里沃土,地大物博,要啥有啥,需要和你们搞贸易?我们天朝的物品,你们小国都想要,但是你们的东西,我天朝一个都不需要。

     乾隆送了英国使团回家,还写了敕谕带给英国国王。请注意,不是写信,而是敕谕。信是两个平等的人之间写的,敕谕是天朝皇帝给你海外藩国的圣旨。

     乾隆的敕谕说:“朕之天朝确实威望远大,万国来朝,呵呵,有点忙不过来了。我们天朝无所不有,尔等队长都亲眼看到了,天朝不需要和外夷搞什么贸易。”

     乾隆最后说:“尔等小国,在海外谋生也不容易,以后呢就不用再来了,怪麻烦的,只要你们能多体谅朕,想到朕的好,就行了。尔等要永远听话,我们共享太平之福。”

     这就是乾隆对英人的回话。

     这次外交事件,英国人轰轰烈烈的开始,却被中国人迅速地结束了。

     而这次事件后,马戛尔尼说了几句话,句句戳中大清的心脏。

     马戛尔尼在日记里说:“清政府的政策和自负有关,它想凌驾于各国之上,但却鼠目寸光,只知道防止人民智力进步。”

     说到中国的法律,马戛尔尼说:“众所周知,在中国的法庭里,钱才是伟大的行动指南。”

     马戛尔尼对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也有了新的认识。在这之前,受马可波罗的影响,欧洲人一直认为中国是个繁荣富饶的国家,遍地是黄金,人人穿绸缎。但亲自来到中国的马戛尔尼发现真实情况完全不是这样。当时的英国在工业革命后,社会财富直线上升,普通人都可以每天吃肉,但中国人连温饱问题都还没解决,遍地都是营养不良的人,甚至远不如明朝。最让马戛尔尼震惊的是,他们从天津去北京的路上,沿途经常能看到死婴和弃婴。

     再看住房。从天津到北京的运河两岸,马戛尔尼发现两岸的房子都是土坯子,房顶都是茅草盖的,没看见一个地方有干净坚固的英国小镇的感觉。马戛尔尼说:“中国普通老百姓生活还是比较贫困的,人人都很瘦,我们在中国人身上很少能看见英国公民那样的啤酒大肚,或者英国农民那种喜气洋洋的脸。”

     马戛尔尼死后,他的《纪实》出版了。他在这本书里说:“中国是一个神权专制帝国,它翻来覆去只是一座雄伟的废墟。人们生活在最为卑鄙的暴政之下,生活在怕挨竹板的恐惧之中。他们给妇女裹脚,残杀婴儿,统治者残酷却胆怯。中国最终将重新堕落到野蛮和贫困的状态。”

     一个洋人,仅仅来了一次中国,竟然把大清看得这么透彻,不得不佩服。康乾盛世的真相就这样被一个洋人无情地戳破了。今天不知有多少喜欢意淫的学者,研究了大半辈子历史,还不如一个200年前的洋人看得明白。

    

     格上理财:获基金业协会颁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八年深度研究,甄选阳光私募、信托产品、PE/VC、海外基金等高端理财产品,为您的资产增值保驾护航!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格上理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