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觉仍爱:护士长是个“细节控”!
2015/5/11 护士网

来源:新快报

■何湘军在治疗室查看药品。
护士长是个“细节控”
父亲给她起名为湘军,是因为自己曾在湖南当兵。15岁那年,何湘军也当兵进了卫校,从此步入了护理行业。1998年,何湘军从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调入南方医院惠侨科,至今,她已经在这个科室埋头工作了17年。
曾是军人的何湘军,面对记者时仍然是军人风范,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细致”几乎是所有同事、领导对她的一致评价,她细致到能记住病人的治疗习惯和具体时间点,细致到连抽血扎针的角度都有讲究。
细致的“何姑娘”说,“所做一切都是为了尊重这个职业”
有个事例何湘军经常会拿出来提醒年轻护士。那是她刚刚做护士不久时,有一位需要透析的病人,每天都要自行到楼下的透析室治疗。何湘军留意到,病人每天傍晚5时30分都会准时回来。但有一天,何湘军发现接近6点了,病人还没回来。她惦记着这位病人还患有糖尿病,始终放心不下,就给透析室打电话,透析室说病人早已离开。何湘军立刻意识到病人可能晕倒在某处。她立马到楼梯、电梯寻找,结果最后发现病人瘫坐在透析室不远处的凳子上,现场一检查,血糖极低。所幸医护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才挽救了这名患者的生命。
“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连抽血扎针的角度她都仔细琢磨。”一位医院领导对何湘军的细致印象深刻。记者提及这个说法,何湘军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大家都知道扎指尖是最疼的,扎两侧就没那么疼;消毒的酒精干了再扎没那么疼,酒精没有干就扎会很疼,这些常识,是护士都知道的。”原来,院领导提及的那位病人是一位患有糖尿病的老太太,每天需要扎八九次手指测量血糖,那时她已经住院近半年,手指伤痕累累。何湘军的细致着实把老太太和家属感动了一把。深圳的杨先生性格十分挑剔,护士在给他输液时,他会用放大镜检查整条输液管是否有气泡。他曾多次在深圳进行抢救,只要一清醒过来,就一定强烈要求转到何湘军所在的护理单元才肯罢休。
二十几年的护士生涯,经验总是印证细致的重要性。何湘军说,护士不仅仅是医嘱的执行者,同时应该是医生的伙伴。因为护士长时间陪伴在病人身边,只要细心观察和询问,护士可以为医生治疗收集有用的临床证据。就因为她的细致周到,许多反复前来住院的病人,总是强烈要求转入何湘军的护理单元。香港、澳门等地来住院的患者,都愿意亲切地称她为“姑娘”。还有病人出院的时候抱着她哭着说:“何姑娘,我舍不得你!”
提起“细节控”何护长,不少护士会心生敬畏,病人对何护长的衷心拥戴,也令后辈们连呼佩服。
让主管护师胡志凌十分佩服的是,何湘军甚至与已经出院的病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她清楚记得并密切关注着出院病人的近况,只要他们需要,还会义务找全科医生帮助病人分析病情。
年轻护士宋慧琳说,感觉护士长心里有个关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梦,支撑着她永远做到认真细致。何湘军却听得害羞起来,“我没有什么梦想,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尊重自己的职业”。她认为医患关系并没那么复杂,“就还是像军人一样,忠于自己的信念,不管社会上怎么议论,我们全心付出,相信患者及其家属会理解我们的。”
何湘军亲自为病人扩肛,病人感叹“就是我的亲生儿女也未必愿意做”
南方医院曾是部队医院,何湘军又曾经是军人,至今,她的性格仍然保持着军人的影子。在病人与家庭的天平上,何湘军始终选择将砝码加在前者。2000年结婚以后,何湘军的丈夫一直在北京工作,每个月只有一个周末可以回来广州与家人相聚。但何湘军说,她已经习惯这样的生活,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自己的工作。
许多起点学历较低的护士在英语方面是“老大难”,何湘军每天早上用自己的方法带领大家学英语:先找人领读,再一个一个拎出来单独朗读,之后再根据不同水平“结对子”。日复一日,护士们的英语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有一位病人因患肠癌,做了人工肛门。何湘军要求责任护士用手指为病人进行扩肛。护士听完就皱起了眉头,自言自语说:“医生都已经教过病人扩肛了,他自己会的!”没想到何湘军二话没说,自己就亲自去病房为病人扩肛,她的这一举动让病人感动不已,她满含泪水对何湘军说:“这样的脏事累事,就是我的亲生儿女也未必愿意做,你真是比我的亲生儿女还亲!”
20多年来,她总是坚持每天早上提前半小时上班,晚上还到病房走一走,看一看。处理护理文件的时候,她一定要坐在护士站,以便随时为忙碌的护士搭一把手。只要在科室,何湘军每天都会和责任护士一起,到每个患者的病房查看,并反复交待对一些危重病人护理的注意事项。
她是母乳喂养的拥趸
周燕莉抱起一个新生宝宝,用小红球吸引他的注意力,宝宝的视线随着红球移动;她温柔地给宝宝按摩,假装要亲吻他,宝宝被逗得开心笑了。周燕莉在南方医院从事护理工作已经19年,从一个不喜欢小孩的姑娘,成长为“全能型”的护士长。
她对工作劳累的问题不感兴趣,说起母婴护理的新理念却滔滔不绝、见解独到。作为年轻的护理管理者,她热情推广母乳喂养,用心建造充满爱心的病区。
热衷于推广母乳喂养,“越是没有奶,越是需要让宝宝频繁地吮吸刺激”
周燕莉所在的产科,平均每月迎来300-400个宝宝。周燕莉主要负责产前和产后的护理,虽然很少介入产房工作,但她见证着无数妈妈哭着喊着被推进产房,然后筋疲力尽但满怀喜悦地和宝宝出来。
她喜欢让新生儿趴在妈妈的身上,开始学习吸奶。她说宝宝的吮吸有助于促进乳汁分泌,这样的互动也有利于增进母婴的感情。
2008赴香港进修对周燕莉影响很大,她学习到一套先进的母婴护理理念,她非常希望把这一套先进理念经验转化为本地可行的模式。每当宝宝的母亲表现出强烈的母乳喂养的意愿,周燕莉都会非常开心,并倾力给予帮助。“有个二胎妈妈生第一胎后没有奶水,二胎待产时托我介绍催乳师,我跟她说你按照我的方法去做,一定奶水充足。”周燕莉说起自己的成功案例非常自豪,“她起初半信半疑,后来母乳喂养效果很好。”
不过,热情推广的新理念不被传统思维接受,时常让周燕莉感到无奈。“越是没有奶,越是需要让宝宝频繁地吮吸刺激,但人们总是有误区,怕宝宝饿着,要给他喂辅食。”周燕莉意识到,老一辈常常会给产妇灌输一些错误的经验,使得新理念难以践行。不过她没有放弃,每遇此情况,她都会耐心给产妇和家属讲成功案例,通过电话随访等方式鼓励他们继续坚持。她清楚地知道,这些妈妈最需要的,正能量鼓励和正确的指导。
每个产妇都希望受到关注,这有助于缓解她们紧张的心情
有爱的产科也有让人忙碌、焦虑、恐惧的一面。尽管分娩是个自然的过程,但不可避免地偶有孕妇因为各种原因,出现危急情况。因此,周燕莉最害怕深夜来电,甚至对科室的来电都有“恐惧症”,总是担心会有特殊情况发生,这些都是她默默承受但不愿多谈的心理压力。
新增每日签到功能,坚持每天签到赢取积分,最高可兑千元大奖!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我的部落】,认识更多全国各地的医护同行。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护士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