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互”理,才能做好护理!
2015/6/28 护士网

作者王照怡冰心老人说过:“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的花香弥漫,使穿枝佛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当我步入病房,每天在护理病人中度过,每天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我渐渐的明白“护”理的重要性,我曾经看过一本书,张爱玲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如果社会懂得了我们,而我们也懂得了病人,那我们的工作便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医患纠纷也会随之减去。
在这段日子里,我接触过形形色色的病人,有下岗工人,有身无分文的流浪汉,也有高层干部,但我总是用一种尊重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每一个人,用自己满腔的热忱去护理、去关怀,因为他们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正是这些个体,让我感悟到了人生的各种情感,他们在我的宝贵青春留下了很深的记忆。
感动
“感动”,一直贯穿着我的情感主线,2014年5月心内科5楼病区收了一位因“急性心梗”入院的患者,男性,老年人,徐州人,经了解,他是一位流浪汉,衣衫褴褛,身上只有几十块钱,他每天担心吃饭,每天交接班走到床边时,他总会说:我没有钱吃饭。他瘦小的身躯让人觉得十分怜悯,我们的总带教得知后,中午掏出自己的钱,递给他,让他买点吃的,并且耐心的守在床边安慰他、鼓励他,告诉他我们会尽力联系他的家人,不光是总带教一个人,其余的老师也会去关心他,一次中班,老师把自己的晚饭,分了一半给他送去,那位老人一直说谢谢,直到老师走出病房,在老师们的细心照料下,他的一位亲戚找到了医院,也十分感谢我们的帮助,也告诉那位老人安心治病,这些看似微小的细细关怀,看似一个个不经意的内心微笑,无不闪耀着美德的光芒,既照亮了自己,又温暖了他人。人都是有感情、有思想的,只要你真诚的对他,他总会感觉得到的。
快乐
有人说,护士其实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门诊输液室是我实习科室之一,是一个快节奏的地方,每天的病人不计其数,甚至有时一上午脚步都不曾停过还会有病人抱怨:我等了这么久,还不给我挂……可是,这些老师们虽然每天都很忙碌,每天都或多或少的被病人唾骂,但她们的心态一直都是乐观向上,工作效率极高,工作的价值体现于成果,成果是对工作最好的激励。学会快乐的工作,才能驱散压力,正面压力,他们每一个人的乐观和工作的积极性,使我自己感受到自己的成长、进步的喜悦,从而增强自己的进取心和自信心,促进护理技能的提高。
难忘
医院,就像一个没有硝烟的生命战场。随时随地都有生命的逝去,在一次交班时,该患者是行心脏起搏器术后病人,在CCU监护病房,下午17时,我们正准备交班,走到该患者床边时,其中一位老师发现监护显示心跳为“0”,所有老师立马反应过来,“快喊医生!”一声令下,所有人都各自行动,如果两分钟内不能抢救回来,生还的几率就会降低50%,前两分钟能否把病人抢救成功,至关重要。这时,有人推来了除颤仪和抢救车,有人开始开放静脉通路,还有一位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医生赶来后,立即参与抢救,经过大家的努力,他从死亡边缘走了回来,生与死,只是转瞬之间。至今我都记得,老师们的同团队合作意识和突发情况发生时的灵敏和迅速。患者的生命就像心电监控仪上的曲线,瞬息万变,护士们的及时抢救,对疾病的准确判断,挽回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爱和坚持的信念让奇迹一次又一次降临。
所谓“理解”是相互的,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不仅有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还有安全的需要、情感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我希望“护”理首先要“互”理,互相理解,医院领导理解护士,病人理解护士,才能疏导她们更好的去理解病人,真正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做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
与此同时,努力培养自己成为一个社会需要的“三干”型人才:
肯干:作为服务行业,必须辛苦吃得、委屈受得,不将个人的负能量带入工作中,不将自己的情绪透露给患者,有人说过:“一个人能为自己执爱的事业付出,持之以恒,即使不成大器,也收获了内心的喜悦!”虽然繁忙,却在辛苦中感受呵护生命的快乐,护理绝不是一项普通的事业,回首过往,没有痕迹,没有追忆,没有价值,人生四处弥漫着叹息。我想这绝不是我们存在的意义!
能干:护理一项需要用心去发现、探索的工作,基础护理操作在训练后都可以上手,可如何才能做好,这才是关键。因此,在工作中,要培养自己善于观察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为护理工作带来效益,为病人带来方便。
会干:随着人们对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保护自己的权益,学会维护在就医过程中自身的权益,因此,医务人员的护理安全防范相当重要,近年来的实习生不良事件依然存在,与经验不足、工作无责任心有关,因此,在学习技能的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会做事,做对事,标准化工作,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
我只愿这些没有翅膀的天使能永远的成为病人的守护神,驱走痛苦,带来慰藉…
C本文为护士网微信网友投稿,未经护士网微信向原作者取得授权不得转载!请本文作者与微信:29527741联系领取稿费。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我的部落】,认识更多全国各地的医护同行。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护士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