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走上阅兵大典的卫生女兵
2015/9/3 护士网

     今天阅兵大典压轴出场的是一群青春靓丽的卫生兵,他们作为医疗方队闪亮亮相,是整个9.3阅兵大典的一大亮点。他们在301医院田鸥教授的带领下,随着昂扬的军乐乘坐军车驶过天安门城楼,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国元首的检阅。

     这些漂亮的卫生兵,选拔自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他们不但是军队的骄傲,也是我国医疗系统的骄傲。

    

    

    

    

    

    

     其实医疗系统参与我国大型阅兵并非第一次,1984年,女卫生兵方队第一次出现在建国35周年大阅兵中,在随后的1999年阅兵和2009年阅兵中,每次都有女卫生兵的身影。

    

     1984年阅兵中的女卫生兵方队

     为什么历次阅兵式中都要有医疗方队?

     当年,各行各业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们医务人员,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更是义不容辞、挺身而出,把手术刀当做手中枪,为抗日大业付出了自己的血和汗。

     中国红十字会的救护防疫工作

     抗战时期,无论是正面战场的国军,还是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医疗状况都极为落后,中国红十字会是最重要的救护力量。

     除了正面战场的救护工作,救护总队还派出医疗队到敌后为八路军、新四军的官兵以及普通百姓服务,除开展救护外,还开展疾病的预防工作。

     1、卓绝的贡献

     随着战争局势的变化,后方医院的救护方式不再适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红十字会决定成立医疗队,将各个医疗队派往前线和各个战区,进行战地救护。

     1938 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总队在汉口成立,由林可胜任救护总队长。

     在救护总队工作过的人员共有 3 000 多名,其中不乏当时的医学权威,如荣独山、周寿恺、张先令、屠开元、柳安昌等。

     据统计,从 1939 年至 1945 年,救护总队医护人员共完成手术 12 万台,医治军民 600 余万人,在抗日的民族大业上写下了自己的篇章。

     2、危险的工作环境

     迫于抗战形势的变化,救护总队队部数次迁移,先由汉口迁至长沙,再迁至祁阳,最后迁至贵阳图云关。

     救护队的条件极其艰苦,连房屋都没有,需要靠自己建设;宿舍屋顶是稻草搭建的,不防水不防寒,但救护队的队员们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入工作中,没有任何怨言。

     救护总队不仅工作条件艰苦,而且还十分危险,因为随时面临日军的袭击。

     按照日内瓦公约,交战双方不得袭击具有红十字标示的车辆和房屋,但日军无视公约规定,肆意妄为,经常轰炸救护总队的车辆和医院。

     就是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救护总队的医护人员依然坚持工作。

     3、中华医学会的努力

     当时的中华医学会也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37 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方石珊等人即开始筹备救护箱,并与林宗扬商议成立临时救护医院。

     淞沪抗战爆发后,位于上海的中华医学会总会立即开展救护活动,他们募集资金、筹建救护医院,积极参加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的救护组织,向民众宣传防化学战知识等,效率之高,令人惊叹。

     正是因为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医护人员不顾危险,心怀民族大义,前赴后继奔赴战场,积极救治受伤军民,才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战争伤亡。敢与军人相比的,是他们!在这个举国纪念的胜利日,向白衣战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护士网微信综合整理丁香园微信号内容

     医护招聘求职、考试晋升,请关注下面微信。

    

     △长按上面二维码快速关注咯!

     微信号:yh120cn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护士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