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百度不信医护,我们该怎么办?
2015/10/12 护士网
作者河南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张凤霞
案例
儿科收治了个“慢性支气管炎”的患儿,入院时患儿T:38.6°c ,护士小李遵医嘱执行儿科护理常规,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调好滴速,第一瓶液体是5% GS 100 ml 加炎琥宁160mg ,这时医生查房后又下临时医嘱:氨曲南0.5 mg iv,st ,地塞米松2mgiv,st!小李用生理盐水将氨曲南溶解好后,为了节省时间和注射器,将地塞米松2mg一起抽到10ml注射器内,为患儿去静脉推注。1h后患儿家属问小李,为什么体温不降反升到39°c了?护士解释说,病情发展期间,用药后不一定立刻降温,你稍等下,我通知医生,别着急。安抚好家属,小李通知了值班医生。医生又去患儿病室和家属解释:请不要着急,我们在为孩子治疗,药物才用上1h,再说疾病正在发展阶段,不能立刻把温度降到正常,请耐心些。
3h过去了,患儿的体温持续上升至39.5°c,家属一遍遍的责问是不是药物问题,一个劲地追问医生该怎么办?开始怀疑医生的诊疗。患儿家属要求护士写下之前所用的药物。护士小李经医生同意后,抄下了为患儿用的药物。几分钟后,患儿家属从网上查到了“炎琥宁和氨曲南”不能一起用的网页,拿给护士看,并直接指责护士用药错误。对于氨曲南和炎琥宁的用法,医患双方起了争执,患方认定医生和护士用药错误导致患儿高烧不退,然后这事继续发酵......
结果就是患儿家属找专家会诊后,要求继续住院,改变治疗方案,直到患儿完全治愈。一切费用由院方承担,并要求院方给予一定数额的经济赔偿。
分析
本案的直接“导火索”是患儿病情短时间内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引发患儿家属焦虑不安、期望值直线上升,继而,多方查证医护人员的缺陷与不足。
经过找“度娘”与专家会诊,还真就让患者家属给揪住了医护人员的“小辫子”:
小儿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除了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外,葡萄球菌、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也非常常见。氨曲南对革兰氏阳性菌无作用,所以首选一二代头孢、红霉素族更有意义;对于药物的合理使用与配伍禁忌,无论是护理还是临床医生都必须熟练掌握,不然就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关于静脉给药的配伍,其实是一个相当负责的问题,在此不是一两句就能说得清楚的,总之,静脉给药时,能不合用的药物就不要合用,能不用的药物就不要用,多余的举措有时会满盘皆输!
静脉给药配伍可产生的后果:配伍药物品种的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倍增。
因此,静脉给药配伍时需要注意:
一.药理方面的问题,配伍后可能单一或相互影响药物的药效学和药理学。
二.理化反应问题,直接导致药物稳定性的改变,如浑浊、变色、结晶和沉淀等等,轻者药效降低,重者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三.环境问题,配伍后随着温度、湿度等等所产生的后果也不一定一样。
四.患者本身体质问题:过敏体质、耐受阈的降低、特殊人群如妇儿、老年人、心肝肾功能不全等等,会出现不可预知的后果。
五.不同厂家的问题,药品的合成路线不尽相同,生产所用的辅料也不尽相同,所以配伍后所产生的问题也不尽相同。有的药物配伍后没事,有的配伍后就出事,就算同厂家、不同批次的药品也不尽相同。
六.药品浓度问题,不同浓度下产生的反应有时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配伍的浓度越大产生,不良反应的机会就会越大。
七.其他可能发生的问题。
所以说,在临床一线,医生护士要注意,不明所以的药物尽量单独使用,需要联用的,可以中间冲管。
如果配伍的问题造成了发热,那么应该是发生了输液反应中的热源反应,这是由于静脉输液时由致热源、药物、杂质、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及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发热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冷、寒战、面部和四肢发绀,继而发热,体温可达41~42℃。显然该患儿不符合上述情况,患儿的发热应该是原发病造成的。高热暂时退不下来也是正常的,可以物理降温,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
护士的错误在于对于有配伍禁忌或不清楚是否有配伍禁忌的药物没有单独给药,此患儿静推前后应该用盐水冲管。
本案中,患儿的高烧和药物的关系不大,还是患儿本身的问题,但医生的用药不当选择,最终还是让患方找到了缺陷。护士的问题:没有了解药物的特性,没有把好用药关。
当下,临床一线医护人员面临的工作环境就是这么恶劣,形势就是这么逼人,逼着你不断修行,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医护难当,且行且充电!



请本文作者与微信:29527741联系领取稿费。

·题图来自网络·
医护招聘求职、考试晋升,请关注下面微信。

△长按上面二维码快速关注咯!
微信号:yh120cn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全国护士通讯录大全】,实名交友,真实联系方式,找几个相伴一生的同行朋友。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护士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