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呃逆吗?啥?你打嗝吗?哦。
2015/11/12 护士网
作者我爱健康
案例:
医院化验室门口,一对七十多岁的老夫妻,男人来回的走动着,脸上满是懊恼和无奈,女人坐在楼道的座椅上,两眼含有泪花,一副委屈的样子。护士小张路过,看着他们有点奇怪,便过去问道:“大娘,怎么了,遇到什么困难了吗?”女人像遇到了亲人,一把拉住小张,边流泪边说出了事情的原委。
女人三个月前患脑梗塞,在这里住过院,当时查血脂高,出院时,医生建议她三个月后复查一下。今天,天气不错,老两口从五十多里的乡下坐车来到医院化验,化验室人员看化验单后问她吃饭了吗,她说吃了,于是,人家告诉她,吃饭了就不能查了,改天再来吧,记得别吃饭,别喝水。老人一下着急了,岁数大了,走路不方便,家又离得远,来一趟不容易,可还是化验不成。小张问:“出院时,医生没告诉你查血脂要空着肚子来吗?”女人说:“他说禁食水,我们理解着是不让喝水,不知道不让吃饭啊。”
分析:
医生讲的没错,“禁食水”这是我们的医学术语,大家工作期间经常这么说,医嘱上也是这样下的。但是病人是形形色色的,有城里人,有农村人,有知识分子也有不识字的。对于那些有文化的人,说点医学术语,他们能懂,可是没文化的老年人有时只能理解只言片语。
这让我想起在临床上经常遇到的事:比如外科术后,护士问病人:“排气了吗?”病人不知啥意思,换成“你放屁了吗”病人就知道什么意思了;内科,胃病病人,护士问“你呃逆吗?”,病人不懂,换成“你打嗝吗?”病人就懂了;妇产科,护士问“你阵痛了吗?”,产妇不明白,换成“你肚子一阵一阵的痛了吗、”,就清楚了。
所谓的医学术语就是医学上的专用词语,是医务人员内部交流时和进行病历书写时使用的词语,当然病人不一定会听懂的,为了避免发生类似的事情,我们在工作中要做到一下几点——
一、对病人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话语,避免使用医学术语,对一些老年人要尽量使用普通话或当地方言,以便病人轻轻松松就能听懂。
二、对病人交待病情、检查的注意事项时或进行健康指导时,要不厌其烦,多讲几遍,直到听明白为止。
三、必要时让病人复述一遍,确保无误。
四、讲解内容要全面、具体,尤其是涉及到时间和数量时。
五、对病人家属讲解时,若有年轻人在场,尽量告知年轻人,以防老年人由于记忆力差或是不能理解而引起误会。
六、对需要特殊注意的,必要时给病人记在纸上,确保安全。
医务人员轻轻松松的一句话,让老人来回白走了一百多里。虽说是一件小事,但是看到老人的不便和失望,也足以让人心里不安。每个家庭都有老人,每个人也有老的一天,换位思考一下,不免会心疼。所以,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注意每一个细节。



请本文作者与微信:29527741联系领取稿费。

·题图来自网络·
医护招聘求职、考试晋升,请关注下面微信。

△长按上面二维码快速关注咯!
微信号:yh120cn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护士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