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急救 现场视频
2015/11/26 护士网
11月23日上午8:21分左右,一位患者突然倒在廊坊市四院心电图室门外——心跳骤停!在这关键时刻,医护人员齐心协力与死神赛跑,争分夺秒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抢救下来。
楼道里的监控视频记录下了这紧张的一刻:
让我们把目光定格在视频的几个关键画面:

离心电图室最近的心内科门诊刘春晓医生,从听见呼救到达现场,用了十几秒钟。

刘春晓医生跑向患者(跑在前边,穿深色毛衣和白大衣的是刘医生)

在向急诊科转运过程中,刘春晓医生跪在床上,进行不间断的心脏按压。

准备气管插管、呼吸机的同时,继续进行心肺复苏。

电梯工守在电梯门口,打开了“绿色通道”的大门。

绿色通道,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很关键。这位朴实的电梯工说,考虑到当时情况比较紧急,为了节省时间,她一直开着电梯的门,直到病人进入电梯内。
让我们向敬业的医护人员致敬,让我们为廊坊四院的医护人员竖起大拇指,大爱无疆,正能量就在身边,让我们继续传递下去,同时让我们为这位病人祈祷,希望她早日康复!
关于猝死
世界卫生组织将猝死定义为急性症状发生后6小时内死亡者。猝死的原因有心脏原因和非心脏原因,其中心脏性猝死(SCD)最为常见,多发生在1小时以内。可能发生猝死的疾病因素很多,其中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最为常见,约占30%以上。
心脏性猝死每周一的发生率最高,早晨六时至中午这个时间段是高峰期,冬季的发生率最高,患者常于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
心脏性猝死分为四个时期,即前驱期、终末事件期、心脏骤停与生物学死亡。
前驱期:虽无明确预警信号,但也会留下些许蛛丝马迹,超过50%心脏骤停前数天至一个月会发出预警信号,如胸痛、呼吸急促、头晕、晕厥或心悸。
终末事件期:心血管急剧变化到心脏骤停前的时间,通常在1小时内,表现为胸痛、心律失常、心悸、低血压、呼吸困难和头晕。
心脏骤停:急骤发生,心脏失去有效机械收缩,丧失泵血功能。表现为意识突然丧失、抽搐、呼吸停止或叹息样呼吸,大小便失禁。医院外发生的心脏骤停,及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呼叫120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媒体上报道救治成功的心脏性猝死,多数是指这一期。
生物学死亡:心脏骤停发生后4-6分钟内发生不可逆脑损害。心脏骤停后未获得及时心肺复苏抢救或心肺复苏失败,经数分钟到数周过渡到生物学死亡。
急救常识
廊坊四院副院长邢玉华介绍,心脏骤停超过4-6分钟,脑组织会发生永久性损害,超过10分钟会脑死亡。医护人员能不能到达现场进行有效救治,是挽回生命的关键。
心脏骤停后前4分钟是抢救的黄金时间。抢救越早成功率越高、后遗症越少。每延误1分钟,成功率下降10%。如遇有人突然倒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或喘息样呼吸,不要自行送往医院,立刻就地抢救。”
第一步:只有一人的情况下,先拨打急救电话120或呼叫医护人员,简要说明一下情况和所处的位置。如果有其他人在场,让其帮助拨打急救电话。
第二步:立即胸外心脏按压。跪在病人一侧双手重叠,手掌根部正中置于胸部中央双乳头连线的中点连续用力快速垂直按压,频率每分钟100至120次以上,按压幅度5-6cm。未经心肺复苏培训者可只按压,不必吹气,坚持到专业急救人员到来。
第三步:下颌抬起,头部后仰,开通气道。进行人工呼吸。
第四步:发生地如有体外自动除颤器(AED),胸外心脏按压之后,立即配合使用AED,按照语音提示操作,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如何预防
猝死能预防吗?工作生活中该注意些什么呢?安贞医院的乔岩医生给出七点建议。
一、避免压力过大。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都会增加猝死风险,若长期感觉疲倦,应停下来休息放松一下。
二、避免过量喝酒。饮酒时兴奋激动,会升高血压,诱发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过量饮酒还会诱发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尽量少饮酒,不饮酒。
三、注意饮食习惯。长期的高热量高盐高脂饮食,会让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冠心病等悄悄找上门。建议清淡饮食,适量吃鱼,少吃牛羊猪肉,多吃豆制品和新鲜的果蔬,每天一小把坚果。
四、小心预防感冒。感冒是司空见惯的疾病,但感冒病毒会侵犯心肌引起心肌炎,引起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导致猝死病例也不在少数。感冒后1-3周内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浮肿或晕厥一定要看心内科。
五、注意治疗打鼾。打鼾医学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几率大大增加,从而诱发猝死。注意减肥控制体重,打鼾也是病,要及时就医。
六、注意预防便秘。用力排便时升高血压,诱发脑出血和急性心肌梗死。大便困难可局部用开塞露,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切忌太过用力,以免发生意外。
七、关注天气变化。秋冬和夏秋交替时节,气温下降,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大,心肌梗死、脑卒中及主动脉夹层等危重症发生率增高。冬季寒冷的气候、雪天和呼吸道感染都是心脏病促发因素,猝死风险明显升高。季节交替时每周测2-3次血压,血压升高或有头晕、头痛、胸闷不适及时就诊。气温零度以下和雪天避免户外活动,注意保暖。
投稿有稿费,爆料有奖金!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医院里还是科室内...只要有你感觉值得护士网微信来关注、报道的事情,或者有想与大家探讨的问题、现象,都可以通过微信发给小编,为小编写稿子提供素材。亲们发给小编的素材,一经采用有金额不等现金奖励!小编微信号:hushi512·来源:医疗圈那点事·
医护招聘求职、考试晋升,请关注下面微信。

△长按上面二维码快速关注咯!
微信号:yh120cn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护士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