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芈月传》,看疾病如何改变历史?
2015/12/6 护士网

     年度大戏《芈月传》开播以来受到了媒体的高度关注,各方面统计数据显示,这部年度大戏很有可能超越《琅琊榜》成为年度最火的电视剧。

     芈月传的历史科普芈姓的由来芈姓是中国非常之古老的姓氏,是周时楚国贵族的祖姓,由于其已经分衍为诸多其他姓氏。读音:【miē】,【mǐ】。

    

     《史记》说其起自黄帝之孙颛顼高阳氏,是属于以图腾崇拜为姓的姓氏。据史籍《史记·十·楚世家》的记载:“高阳生……,陆终生子六人,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后中微,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弗能记其氏。”最后的这个季连应该就是芈姓的始祖。

     芈月是谁

     秦宣太后芈月是秦始皇的高祖母,从命运坎坷的楚国庶出公主到称霸六国的大秦铁血太后,她执掌秦国国政四十一年。她坚持商鞅变法,坚持改革,主张国家统一。她让秦国走出内乱,把弱秦变成强秦,秦国在她的手中真正有了无敌的军事力量,令得六国再无反抗之力。如果没有秦宣太后芈月,也许就没有秦国的一统天下。

    

     秦武王之死芈月嫁给了秦惠文王后,芈月生下了公子稷(也就是后来的秦昭襄王)。但惠文王去世后,公子稷就被送去燕国做人质。不过公元前306年他就又回来了,因为蠢哭了的国君秦武王(芈姝之子)因为举鼎而死。

    

    秦武王嬴荡只在位了3年,这个蠢货身高体壮勇武好战但智商是硬伤。

     司马迁用6个字评价他:“武王有力好戏”......

    

    芈月的传奇经历,不乏她个人努力的因素,同时也要感谢秦武王,如果不是他意外小腿骨折丧身,恐怕芈月和她的子孙们就要在历史长河中默默无闻了。看来,疾病在影响历史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秦武王的真正死因-小腿骨折秦武王嬴荡自幼身高体壮,勇武好战,攻城略地,年纪轻轻就成为军中偶像,十足的马上皇帝。但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好勇斗狠。事实上,也正是这个弱点最终断送了他的性命。

     秦武王到了洛阳,见到九鼎。秦武王对九鼎特别感兴趣,要试试九鼎的轻重。俗话说,“王不过霸将不过李”,嬴荡孔武善战,但毕竟没有西楚霸王和十三太保的九牛二虎之力,虽然勉强举起雍鼎,却因力尽脱手,砸断胫骨。《东周列国志》云:“血流床席,痛极难忍,捱至夜半而薨”,享年22岁。

    

     很多人可能会奇怪,不就是一个小腿骨折吗,怎么就把堂堂一国之君的命要了呢?然而,小腿骨折听起来好像不严重,但在缺乏现代医学手段的情况下,导致死亡还真是很有可能的。小腿骨折可能引起的并发症有很多,其中可能危及生命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是出血

     骨折时,骨折端很容易刺破周围的血管导致出血,如果不幸有大的血管破裂,就会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这种出血难以通过简单的局部压迫等方法止住,往往需要紧急手术结扎或者修补破裂血管才能控制出血挽救患者的性命。在没有现代止血技术更没有现代输血技术和休克治疗技术的情况下,持续不断的出血最终将导致患者休克和死亡。秦武王“血流床席”,失血性休克致死的可能性很大。

     第二是脂肪栓塞

     管状骨骨折的时候,因骨折处髓腔内血肿张力过大,骨髓被破坏,脂肪滴可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肺部、脑部脂肪栓塞。常见的栓塞部位为肺和脑。

     肺栓塞表现:呼吸困难、发绀、心率加快和血压下降等。

     脑栓塞表现为:意识障碍,如烦躁、昏迷、抽搐等。

     脂肪栓塞的后果,取决于栓塞部位及脂肪滴数量的多少。若大量脂肪滴(9克~20克)短期内进入肺循环,可引起窒息,或因急性右心衰竭死亡。

     第三是筋膜室高压

     骨筋膜室是小腿的相对封闭的腔隙,骨折时,由于血肿、组织肿胀以及包扎过紧等原因,可导致筋膜室压力升高。当压力高到一定程度,就会压迫肢体血管,导致肢体血运障碍,引发大范围的肌肉坏死。而大范围的肌肉软组织坏死,又会产生大量毒素,导致患者肾脏等功能衰竭,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筋膜室高压的临床表现之一就是持续的剧烈疼痛。秦武王死前“痛极难忍”,合并筋膜室高压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解决筋膜室高压的方法并不复杂,只要做个简单的减张手术,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打开筋膜室腔,就可以减轻内部压力,阻断病情恶化。但古代的医生是没有这种觉悟和认识的。

     第四是感染

     包括普通的细菌感染和破伤风感染。古代没有抗生素,没有可靠的消毒手段,没有无菌技术,严重的开放性骨折,在局部有大范围血肿和坏死组织较多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严重感染。一旦出现感染,轻则肢体丧失,重则性命不保。

     一代雄主就这样被自己砸断胫骨而死,年方22岁,令人嗟叹。也正是他的谢幕,直接将芈月推向秦国的政治权力中央。倘若战国时期有专门的的骨科大夫,秦武王或许卧床数月便会痊愈,“扫六合”的秦王会是另一个人亦未可知了。

     解密皇帝中的典型病例

     1、 蔡桓公,肝炎受害者

     “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从扁鹊看病的这段记载看,桓公很可能是种与皮肤颜色密切相关的疾病,作为中医的佼佼者,扁鹊单凭一“望”便做出正确诊断。

    

     肝细胞性黄疸是由于肝脏细胞被破坏、里面的胆红素大量流散到血液系统内,从而形成脸色发黄,最常见的莫过于病毒性肝炎了。一番推敲之后,我们不妨试着还原当年蔡桓公病亡的始末。

     可以想象在山东生活的蔡桓公,某天在宴会上兴致勃勃地品尝了来自齐国海边的鲜鱼,这条鱼恰恰未被洗干净,身上带有甲型肝炎病毒!桓公饱餐后,病毒便随着肠道进入血液,最后定居在一片肥沃土地——肝脏上。

     当扁鹊第一次见他时,看到桓公脸上浮着不祥的黄色,直言不讳:“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但说法太直接了,而且严重缺乏医患沟通技巧和解释的耐心,接二连三碰了一鼻子灰后,他没有改变方式,要传达的善意和性命攸关的讯息,对方完全没有接收到,甚至产生了反感。这段时间,桓公或许继续大摆筵席,继续过夜生活,已受损的肝脏继续透支。最后,崩溃的肝脏不得不发出求救的信号——疼啊!这是肝脏的绝命信号,桓公终于收到了,但为时已晚,回天乏术了。

     2、宋太祖赵匡胤可能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宋朝的开山鼻祖——太祖赵匡胤,49岁那年冬天,在“斧声烛影”中突然神秘死去。

    

     赵匡胤最终死亡的时间应是夜间,实情大概是这样,当夜朔风凛冽,大雪纷飞,寒气逼人,长期患病的赵匡胤病情有所好转,于是决定和手握重权的弟弟来一次推心置腹的交流。

     见面后,二人把酒长谈,几分醉意的赵匡胤开始责备弟弟近年来在政坛上咄咄逼人,似乎对皇帝宝座有所垂涎。他越说越生气,酒越喝越多,赵光义连忙起身认错,也不停地为自己申辩。赵匡胤亦无可奈何,毕竟自己已老病缠身,儿子们又文弱不堪,而弟弟正如日中天,于是心有不甘地用柱斧在地上狠狠撞击,发出阵阵令人不安的闷响。

     发泄一通之后,赵匡胤忽然觉得头痛欲裂,再加上烂醉如泥,于是无力地倒头躺下。赵光义以为哥哥已酣睡,只好起身告辞,但他敏锐地预感今晚也许会出现意外情况,临走时向皇帝身边早已被收买的内侍使了个诡秘的眼色……

     在那个神秘的雪夜,真正把赵匡胤的生命推下悬崖的罪恶之手又是什么呢?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最可能是心脑血管急症。可以大胆推断赵匡胤死于脑出血!赵匡胤有哪些脑出血的易患因素呢?

     第一,他很可能是个高血压病患者,体胖、嗜酒、中年后运动较少;

     第二,赵匡胤喜欢喝酒,长期饮酒会引起血管收缩舒张调节障碍,并出现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管内脂质沉积,使得血管弹性更差,又为脑出血创造了条件;

     第三,赵匡胤是性如烈火之人;

     第四,赵匡胤死亡当晚,情绪处于激烈波动之中;

     第五,天寒地冻是赵匡胤脑出血的另一帮凶。

     3、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可能都患有消渴症(糖尿病)

     汉高祖刘邦在黥布叛乱时,抱病带兵征剿,作战中受了箭伤,平叛后伤口不愈、溃烂以及感染,伤势日益严重。他因糖尿病而死是极有可能的。

    

     因为伤口发炎,会导致化脓性感染,引起致命的败血症并发,更何况那时候还没有发现抗生素!现代医学知道,糖尿病病人的伤口是很难痊愈的。

     正如孙思邈和王焘所说:“凡消渴病,经百日以上者,不得灸刺,灸刺则于疮上漏脓水不歇,遂成痈疽。”现代医生亦强调提防不要破伤皮肉,以防化脓之祸。

     汉武帝晚年生病,精神“恍惚不定”,且有“恐怖症”的表现。:从他的判断力和行动,他可能是糖尿病肾脏病变,导致肾衰竭(尿毒症)。这类病人因为脑部“中毒”(脑病变),导致思维混乱,无法集中注意力,幻觉,情绪不定,行为大变,懒散,迷惑等各种精神病态。

    

     汉武帝有些失误的决策可能和他患上尿毒症有关,如听信谗言,怀疑儿子戾太子刘据夺权,又以为太子用巫蛊术来陷害自己,使他生病。结果戾太子与母后双双自尽。

     4、唐高宗李治死于风疾,成就了武则天

     风疾(中风)是唐高宗疾病的总名,风眩(即"头眩")、风痺、脑廱是高宗疾病的具体名。也就是说,风眩(脑血栓形成)、风痺(脑栓塞)、脑廱(脑瘤)是高宗风疾的不同发展阶段。

     唐高宗的风疾虽采用减负疗法、"饵药"静养、避暑疗养、温泉疗法、针刺放血疗法等,有时是两种方法的巧妙结合,但终因贵为皇帝的高宗身体虚弱,且治疗方法受到限制,因而风疾一直在折磨他,使他"头重不可忍",并最终把他送到了生命的尽头。

    

     唐帝室中有多人患有一种被称之为“风疾”的病症,明确记载患此症者有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唐顺宗、唐穆宗、唐文宗、唐宣宗。这是一种很复杂的疾病,临床上常出现头痛眩晕、抽搐、痉挛、肢体颤抖、麻木、蠕动、口眼歪斜、言语不利、步履不稳,甚至突然晕厥、不省人事、半身不遂等症状,而情志不遂、饮食无节、恣酒纵欲等,则应是引起风疾的一种主要原因。

     有的风疾症状如西医所说的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当与遗传有关,且重症死亡率极高。

     如果如果秦武王没举起那樽鼎,如果汉高祖有胰岛素,如果扁鹊有更加高明的医患沟通技巧,蔡桓公也没有放弃治疗,疾病对于历史的蝴蝶效应又会是怎样?......没有如果,只有如今。如今,我们有着比曾经的皇帝们还要好的医疗条件,应当好好利用,对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切不可再“讳疾忌医”; 平时也要多积累医学常识,科学运动、健康饮食,积极主动地养生保健,更好地生活在医学发达的今天。

     ·来源:睿健康·

     只要有值得护士网微信关注、报道的事情,都可以通过微信发给小编。一经采用有金额不等现金奖励!小编微信号:hushi512医疗这碗饭,酸甜苦辣咸,吃医疗这碗饭,看行业风云变幻。

    

     △长按上面二维码快速关注咯!

     微信号:zhewanfan

    

    亲,如果感觉内容不错,请点一下底部的小拇指

    ,给小编一点鼓励吧!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护士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