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36名高考状元无一人选择学医?
2016/7/27 护士网

     来源:护士网微信(微信号:hushi120)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日小编在网上看到一篇名为 “悲哀!36名高考状元竟无一人选择学医”的文章,文章阐述了2016年4名香港高考状元当中,有三名表示立志行医,一名表示想当律师。而与此鲜明对比,在2016年内地22个省份的36位“状元”中,竟无一人选择医学!

     根据澎湃新闻「2016高考状元调查问卷」(全国22个省份36位状元填写了有效问卷)数据显示,61.11%的状元倾向于报考经济类专业(多选),33.33%倾向于报考管理类专业,选择哲学的为8.33%,历史学和教育学同为2.78%,农学、医学、军事学类专业均无人选择。

    

     连我们的老干部靳东都忍不住在微博忧国忧民了。

    

     那么为什么香港状元们偏爱医科?港媒是这样分析的「因为医生这个职业受人尊敬、收入较高并且工作稳定,愿意去学的都是考生中的佼佼者。不论中外,医学教育均被视为精英教育。」在香港,学生进入医学院之后,需先读学位6年,再加1年实习,共7年才有资格获聘为驻院医生,但毕业之后就能得到每月5万港元的薪金。有公立医院驻院医生表示,30岁薪金约可达7万港元。若任职私家医院及诊所医生,薪金可能更高。对比普通大学毕业生每月大概一万港元的薪金,就不难理解为何这么多状元想从医了。

    

     反观在内地,大多数医学院的学生面临着投入多、压力大、风险高等三大压力,据中国医师协会调查:不愿意让子女从医的医师,2002年为53.96%,2011年为78.1%。我们可以看到,尤其是从事这一块的人们更不愿自己的孩子学医,有人就笑称哪个主任的孩子要学医就打断他的腿,哪个护士的孩子宁可去早饭也不让学医等等。

     某高校医学部童老师表示,一名医学院学生,经过5至8年的学历教育后,还要经过大量临床实践,才能成长为一名医生。相比美国和香港特区等地,中国内地医生的收入并没有达到一个「社会认可」的标准,和暴力伤医事件一样,收入和付出不对等也是影响学生报考医科积极性的原因之一。

     在内地,学医出来后学历低的话社会认可度不高,如果想学历高,那你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就是其他专业的好几倍,而你进入医院之后还要经过临床的各种磨砺才能成为一个好医生,护士呢?学历低,大家就觉得看不起护士,觉得你就是个扎针的,而一名硕士出来之后,仍然要从护士的最底层做起,这种落差往往会让大学生们望而却步,甚至中间改行。

    

     待遇差也是现在学生们报考的时候考虑的问题,一个刚毕业的医生往往不能单独上手术台,那么你在没有灰色收入的情况下能拿多少钱想必大家都知道,相比其他职业来说,医学生要付出的多的多,但是收获却很少。并且现在内地医闹横行,很多「暴力伤医」事件更是让很多医学生们伤了心。

     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社会认可度」也没有那么高,可能就是这些内地状元们想到的问题,所以大家会去选择经济学、管理学这一类的高收入、社会认可度高的专业。

    

     END

    

    

     投稿邮箱:29527741@qq.com(投稿务必注明作者微信号)。领稿费请加小编微信号:yyxxzz520

    

    2016年执业药师考试宝典软件历年考试通过率高达85%。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提前复习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护士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