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有伤医倾向的人,护士该怎么办?
2016/8/7 护士网
医院急诊科最近又发生夜间医生被急诊病人家属扇脸事件,医生当时报了警,肇事家属已被带到派出所处理。可是不管怎么处理,留给这个医生的心理阴影是很长时间挥之不去的。
而几年前一位护士值班时被打事件,也让我记忆犹新,因为误解,护士身心遭受伤害,那位护士过去曾和我共过事,在我们眼里的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上进,这种事情发生在她身上,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纷纷为她打抱不平。虽然事后那个老人当着科室当班所有护士的面向这位护士赔礼道歉,可这事留给这位护士的负面影响很大,很长一段时间她都闷闷不乐,难以释怀。
这次医院又发生此类事件,各科医护人员在医院微信群内纷纷谴责患者家长不理智的行为。有的护士说:「现在一些人的戾气太重,我们无需和他们计较,尽量避免正面冲突,我们不当垃圾人发泄不良情绪的对象。」
护士单独值班时,遇到蛮不讲理、情绪不稳定、酗酒后的患者和家属,要巧妙运用迂回战术,尽量不要发生正面冲突,并在第一时间寻求帮助,如电话通知夜间总值班、保卫科。不是说我们对于不讲理的病人就要一味迁就,而是想办法暂时缓和矛盾,待病人情绪稳定下来,再做好有效沟通,消除病患思想顾虑,避免夜班护士单打独斗,引起冲突升级,导致暴力行为发生。事后可及时告知护士长协同做好病人思想教育工作,让病人能够积极配合我们的治疗、护理工作。
前段时间有报道一个母亲因心疼女儿分娩疼痛,错怪医生用药不对,打骂医生,一调查,那位母亲还蛮有道理地辩驳,怕女儿受罪。可这是心疼自己的孩子吗?这不是添乱吗?
冲动是魔鬼,由于医疗保障体制不健全,患者认知缺陷,医患之间变的如此不和谐,伤医事件频频发生。 中国乃礼仪之邦,而医院频频发生的暴力行为与礼仪之邦的美誉格格不入。医患之间冤冤相报何时了?
患者住院后,常常都要签署拒收红包协议书,我们会感到此举可笑而无奈。患者就医时常常要托熟人关系送红包,买个安心;特别是患者接受手术时,会认为生命都托付给医生,给了红包就能得到手术安全保障。当今医患之间如此严重缺乏信任,医护工作责任重,长期承担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 常常在精神和体力上都是超负荷的,不堪重负。
当然在护理工作岗位,我们常常也会遇到一些通情达理的家属,他们积极配合我们的治疗、护理工作,而当遇到别的家长责难的时候,他们会站出来帮我们说话,我们也倍感欣慰。最近病房收治了一个巨细胞病毒感染伴肝功能损害的患儿,因疗程较长,住院的几个星期里,年轻的母亲和我们相处时间一长,俨然像一个老朋友。遇到一些急躁的家长,性格开朗的母亲还会帮着我们安抚他们,科室一个年轻护士忍不住脱口而出:「她也能加入到我们的队伍里来了。」
现代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有些人总是以我为中心,性格偏执,遇事容易冲动,会出现愤怒一族,如路怒族、医怒族。医护人员进行专业操作、说话时也是小心翼翼、步步惊心。国外医疗机构为防范暴力事件的发生,会定期进行院内防暴培训,加强医护自我保护意识,配备完善的报警装置,设立避险房间,备用出口,建立有暴力记录的患者“限制访客”名单。而国内不少医疗机构也增加了夜间病区保安值班、安装监控系统,部分医院增设了医院安检,避免个别有预谋的患者携带利器入院,大大降低了医务人员被伤害的几率,同时也保障了住院患者财产、人身安全。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建立医患互信、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合作关系,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努力,政府要真正做好对形形色色的医闹事件的零容忍,将医院安保规范化、持续有效地做下去,还医护人员一个安宁、有序的医疗环境。

END


投稿邮箱:29527741@qq.com(投稿务必注明作者微信号)。领稿费请加小编微信号:yyxxzz520

复习备考哪家强?考试宝典有原题,考试宝典软件历年考试通过率高达90%。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开始做题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护士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