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专科护理操作要点
2016/9/6 护士网

     一、新生儿沐浴

     1.评估有无沐浴禁忌症:颅内出血、早产儿等。

     2.保护管道通路:静脉管道、鼻饲管等。

     3.环境温度28-30℃,关闭门窗。

     4.身份确认。

     5.水温适宜(38℃),用手腕内侧试水温。

     6.洗面,从头到脚沐浴,注意皮肤皱褶处。

     7.观察皮肤及病情变化,再次核对身份。

     二、新生儿眼部护理

     1.观察眼部并评估全身情况。

     2.生理盐水棉签从内眦到外眦清洁。

     3.动作轻柔。

     4.一根棉签只能擦拭一次。

     5.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选择合适的眼药水或眼药膏。

     三、新生儿脐部护理

     1.观察脐部及周围皮肤情况。

     2.暴露脐部。

     3.环形消毒脐根部。

     4.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每日消毒1-2次。

     5.沐浴后及时擦干脐部。

     6.勿强行剥离脐带,异常及时报告处理。

     四、新生儿臀部护理

     1.观察臀部皮肤评估全身情况。

     2.柔湿巾轻轻擦净臀部。

     3.选择合适的尿布,保持臀部清洁干 燥。

     4.采取暴露法注意保暖,远红外线照射时,专人看护,避免烫伤。

     5.患儿俯卧位暴露时,必须有监护。

     6.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法。

     7.若患儿发生红臀皮肤破损者可选用康复尔贴。

     五、新生儿肛温测量

     1.有无肛温测量禁忌症:腹泻、消化道出血等。

     2.环境温度:28-30℃。

     3.身份确认。

     4.检查肛表,润滑,旋转插入,动作轻柔,时间3分钟,深度2-3㎝。

     5.注意观察病情,保暖。

     6.体温异常时及时报告处理。

     7.肛表的消毒:用洗涤剂清洁后放入500㎎/L含氯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

     六、新生儿奶瓶喂养

     1.遵医嘱选择奶粉的种类、量和频次。

     2.环境清洁无尘。

     3.注意无菌操作。

     4.正确配置奶液及种类,选择合适奶嘴。

     5.身份确认,半卧位,头偏向一侧。

     6.手腕内侧测试温度(37℃)左右,奶嘴置于患儿舌面上。(一般吸吮4-5次吞咽一次)

     7.观察面色,吸吮力,有无呕吐及呛咳。

     8.注意保暖。

     七、微量输液泵

     1.排尽空气,确认身份,安全放置输液泵。

     2.检查输液泵,注射器正确安装。

     3.根据医嘱及病情调节速度。

     4.再次检查有无气泡。

     5.确认通畅,再次核对,观察输液泵运转情况。

     6.加强巡视,及时处理报警,保持通畅。

     7.给药结束,正压封管,关闭电源。

     8.擦拭输液泵。

     八、新生儿蓝光治疗

    

     1.环境温度24-26℃,避免阳光直射及对流通风。

     2.确认身份及光疗时间。

     3.三看:看湿度、看温度、看强度,检查蓝光箱,预热至适中温度。

     4.患儿置于光疗箱中央,关好边门,记录入箱时间及箱温。

     5.四护:护眼、护臀、护手足及护静脉通路;保持眼罩尿裤无脱落,皮肤清洁完整(带手套脚套),输液无外渗,患儿无哭闹。

     6.观察生命体征及光疗副作用(皮疹,腹泻等)。

     7.检查皮肤有无破损,再次身份确认。

     九、远红外线抢救台(辐射台)

    

     1.避免置于阳光直射,热源及对流风处。

     2.身份确认。

     3.设定温度及模式:预热,床温,肤温。

     4.正确放置肤温传感器探头;金属面向下置于患儿右上腹。若患儿太小可以将探头置于大腿或小腿处。

     5.加强巡视,及时处理各种报警,保持肛温在36.5-37.5℃。

     6.置辐射台上患儿需24小时密切看护,禁止随意拉下挡板。

     十、电脑保暖箱

    

     1.身份确认。

     2.看湿度和温度。

     3.再次核对,将患儿放入暖箱中,关好箱门。

     4.监测体温,根据体温调节箱温,密切观察。

     5.观察使用效果,及时处理报警。

     6.维持患儿肛温在36.5-37.5℃,(一般36.2-37.8℃)。

     十一、静脉留置针

     1.身份确认,患儿取舒适安全体位。

     2.U型固定并注明穿刺日期、时间和工号。

     3.判断静脉输液是否通畅。

     4.检查止血带等。

     5.长期输液和特殊高危用药的患儿,不能选择下肢和小血管。

     6.观察有无静脉炎、局部有无肿胀等。

     十二、面罩吸氧

     1.核对医嘱(流量、浓度及吸氧方法)

     2.正确安装湿化瓶、面罩,检查是否通畅,有无漏气。

     3.给氧:根据患儿病情,调节流量(早产儿监测氧浓度),面罩妥善固定。

     4.巡视,观察效果,有无氧疗副作用。

     5.做到四防:防震、防火、防热、防油,注意用氧安全。

     十三、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护

    

     1.光线适宜,无电磁波干扰,注意保暖。

     2.身份确认。

     3.设置监护通道,75%酒精清洁皮肤,三导联:右上-右锁骨中线第二肋;左上-左锁骨中线第二肋;左下-左下腹。SPO2正确放置于手或足腕处,避免局部动脉受压。

     4.再次核对身份。

     5.选择监护导联(Ⅱ)导联,调节振幅,设置报警界限。

     6.观察数值,及时记录、监测异常及时报告。

     十四、肛管排气

     1.评估排便情况,肛周皮肤及腹部体征。

     2.环境光线良好,室温24-26℃,关闭门窗。

     3.核对医嘱,确认身份。

     4.患儿取仰卧位,暴露肛门,注意保暖。

     5.润滑肛管,旋转插入4-5㎝,动作轻柔,可略向前后运动,更换体位,腹部按摩。

     6.反折肛管,清洁,再次核对。

     7.观察排气效果,避免粘膜损伤。

     十五、新生儿洗胃

     1.遵医嘱,身份确认。

     2.环境及护士准备,清洁鼻腔。

     3.胃管的长度测量方法:①鼻尖至耳垂+耳垂至剑突 ②从发际至剑突。

     4.取侧卧位,将胃管前端用石蜡油润滑开始插管,一般插至18-20㎝,插到会厌部时若遇插管困难,可将患儿头部高度抬高,或用奶嘴给患儿做吸吮动作。在插管过程中应观察患儿面色,有无呛咳。

     5.确认胃管的位置:①抽出胃液 ②注入空气,用听诊器在胃部可听见气过水声 ③将胃管末端置于水中看有无气泡逸出。

     6.用10ml注射器先回抽出胃内容物,反复低压冲洗,直至澄清。一般用50ml碳酸氢钠(1%SB配制:10mlSB + 40mlNS=50mlSB)冲洗,若未洗至澄清可用温开水洗至澄清。

     7.洗胃结束,胃管反折拔出(快速拔出,以免在气管处刺激患儿)。

     8.给患儿取舒适体位,记录(胃内容物的性质,颜色,量)。

     十六、新生儿口鼻腔吸痰

     1.身份确认。

     2.检查性能,调节负压(足月<150㎜Hg,早产儿<100㎜Hg)。

     3.先吸口腔后鼻腔,试吸,不带负压插入口腔(口角到同侧耳垂)。

     4.左右旋转,向上提拉吸痰管,<10-15秒,动作轻柔。每次连续吸痰不超过3次。

     5.注意观察吸痰过程中的生命体征。

     6.更换吸痰管,进行鼻腔吸引。

     7.避免粘膜损伤。

     8.关闭吸痰压力。

    

     END

    

    

     转载仅作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必处理,万分感谢!小编微信号:yyxxzz520

    

    
复习备考哪家强?考试宝典有原题,考试宝典软件历年考试通过率高达90%。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开始做题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护士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