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坑蒙拐骗、唯利是图的民营医院还有未来么?
2015/7/27 丁香园

     现状堪忧

     当下中国民营医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数量少、规模小、人才匮乏、技术力量薄弱、政策歧视导致申办难、经营更难。

     虽然部分民营医院的硬件设施和服务可能更好,流程和就诊环境可能更优,甚至总体收费也可能比公立医院更低,但是大众对于民营医院的信任度相对偏低。

     多数民营医院急功近利的做法也广受诟病,更有不少民营医院唯利是图,坑蒙拐骗,口碑不佳,让人望而却步。

     还有一些挂着民营医院招牌的场所,实际上是非法行医的作坊或是抛售假药、劣药的窝点,严格地说已经不能称之为医院。

     前途光明

     正如早期的中国民营企业,他们也曾经管理混乱、唯利是图、不按规则办事,但现在多数民营企业走上了规范的正途,一些民营企业已然与国际接轨,其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产品和服务遍及全球。

     中国政府已经明确提出控制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行业。

     随着医师多点执业甚至自由执业政策的推进,以及政府对民营医院歧视性态度的转变,中国民营医院必将迎来属于他们的春天,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民营医院必将继续发展壮大,中国民营医院也必将走向光明大道。

     历史正在并将继续证明,单纯依赖公立医院解决中国的医疗问题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未来的中国医疗市场必然是是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平分秋色、优势互补。

     路在脚下

     民营医院投资者(所有者)要转变理念,将医疗当作长远的事业来做,避免捞一笔就跑的「游击战」思想,更要从虚假广告的泥潭中走出来,真正靠技术和服务来赢得患者的「忠诚」。

     民营医院的管理者应该选择差异化经营路径,强化专科建设,聚焦专病诊治,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误入「大而全」的歧路,把「广覆盖、保基本、大综合」的事情交给公立医院去做——这是他们的责任,更是他们的义务。

     要注重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到处「挖人」,既然医生成了社会人和自由执业者,民营医院可以通过服务外包、人才租赁等形式来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不为所有,但为所用;体制内的技术力量也可以通过医生集团、医生工作室等模式参与民营医院的学科建设。

     正如不是每个中国人都需要「低保」一样,未来并非每个中国人都需要「医保」,如果中国民营医院能够创立出自己的优势品牌,部分高端人群可能会主动放弃「医保」补偿,宁愿全自费选择民营医院的优质服务——当然商业化医疗保险可以作为其有益的补充。

     对于这一话题,你还有什么想说的?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最新版的「丁香客」,亮出你的观点并参与讨论吧。

     或者返回丁香园微信界面,回复「民营医院」,直接进入讨论区。

     本文为作者投稿

     张俊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丁香园接受投稿,回复「投稿」了解细则

     题图源自:Shutterstock.com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丁香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