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教学,如何玩出新花样?
2015/8/22 丁香园
上周科里指派了个任务,给临床专业的学生见习带教,我分配到的课程是妇产科病例讨论。
这种见习课,多是以某个疾病为例,由老师带领学生查看病人,进行病史采集、查体、查阅病例,然后再进行疾病分析、诊断和鉴别,最后提出治疗意见。
但是在我管理的现有病人里,却找不出一个合适的典型病例。要难度适宜,让学生们动脑思考,也得有一定的内容能够让我分析,让学生们加深对相关疾病知识的印象。
得知学生们在前面的课程中,已经系统地学习了妇科常见疾病,也进行过病史采集和手术观摩。对于妇科常见疾病,学生们应该已经有了基本的识别能力。
我想到,临床教学中可以运用「模拟病人」带教,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临床思维。觉得这个方法或许会是个不错的主意。
我选取了「异位妊娠」「黄体破裂」和「子宫瘢痕妊娠」,这三个非常典型又比较常见的病例。将病例首程和辅助检查单打印出来后,分发给 3 个小组的同学。
3 个小组分别选出一位「模拟病人」和一位「模拟医生」,以 A 组诊断 B 组,B 组诊断 C 组,C 组诊断 A 组的形式,开始教学。我自己则扮演患者家属对整个模拟就诊过程进行调控。
出场前,我对每个「病人」都先进行了单独的培训,尽量还原真实患者的状况以及真实主诉。比如让学生把主诉「停经 40 天,阴道出血 10 余天」,还原成「月经十来天了没干净」等等。
整个流程分为两轮。
第一轮先进行问诊,查体,给出初步诊断,以及接下来要做的辅助检查。然后由我提供模拟医生所开检查的结果(如 hCG 值,血常规等),但是暂时保留关键的检查单据(如 B 超单)。第一轮结束后,组织组内讨论,并做初步点评。
第二轮上场,医生代表小组发言,分析病例后,列出拟诊诊断以及鉴别诊断。然后再由我给出 B 超单,模拟医生根据 B 超结果,得出最后诊断,并分析,同组学生补充发言。
最后由我给出正确结果,分析并点评各组同学的问诊、诊断中的优点及缺点,并回答学生的疑问。
整个课程出乎意料地顺利。课前我还担心这些病例太过简单,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也做不了深度分析。但是一堂课下来,发现虽然病例很基础很典型,但是对于没有临床经验的学生来说,还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
我想这应该与下述几点有关:
以往的病史采集,都是在已知病人所患疾病的前提下进行的。而实际临床工作中,病人是来寻求诊断的,所以需要学生建立起完全不同的临床思维。
住院病人病例中的主诉经过了临床医生的转换,符合书本中疾病的典型临床症状。但实际病人的主诉往往很有迷惑性。比如异常出血可能被病人说成「月经干净不了」,出血伴腹痛的病人就诊时说的可能是「痛经很厉害」。
学生临床思维并不熟练。我并没有一次性给出所有的化验单,所以从初步诊断到最终诊断的过程中,需要学生们不断地鉴别、判断,这点上他们需要更多的训练。
即使是选取了最典型的病例,但真实的病例中,总有一些症状或检查结果会与书本中的描述不符。比如 B 超提示宫内节育器正常的异位妊娠病例,就有学生因为 B 超提示节育器正常而否定了异位妊娠的可能。
这节课程耗时约 2 小时,期间学生一直保持很高的积极性。课堂讨论及发言活跃,每人都参与了进来。连刚开始一脸睡意,对上课满不在意的同学,后来也主动参与了讨论和发言。可以看出,这样启发式的课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课后,我翻阅了关于运用模拟病人来教学的一些文献,如李瑞兰的《PBL 结合模拟病人在妇产科临床见习带教中的应用》。
她比较了模拟病人的见习带教和传统带教在妇产科教学中的效果,结果发现:
模拟病人的见习带教方式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满意率,学生的问诊以及诊断水平提高地更加明显。
除此之外,模拟病人的见习方法,也大大减少了传统见习带教的一些局限性。比如住院病人中恰好没有合适的病例可供学习,或是住院病人拒绝配合学生的问诊及查体等问题。
但是模拟病人仍然不能完全取代真实的病人,模拟查体也不能替代真实的查体。
所以我想,模拟病人的带教方式还需与传统见习带教方式相结合进行,才能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就是我这个带教新手,对模拟病人这种新的带教模式的初步探索和心得体会,分享给广大同行,以供大家讨论和指教。
周知一下,我们新推出了一个栏目,回复「ywyd」,进入医问医答,挑战自己的医学知识。
本文为作者投稿
投稿邮箱 wangyc@dxy.com
回复「投稿」查看具体规则
郑圆圆,妇产科,温州市人民医院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丁香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