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碎牙齿和血吞,只因吾辈是医生
2015/10/6 丁香园

     看着死党博士论文致谢的最后一句「最后的最后感谢那个当初选择继续读博士的自己」,我突然感慨万千。

     没错,不管别人怎么看待,我们要感谢自己。尽管年轻,但作为医生,我们经历了许多,在多年成长路上的泪水与艰辛我们将彼此铭记!

     那个在天堂的胖子

     他是我们的同窗兼好友,大学七年心无杂念地学习,然后实习,最终成为一名医生。

     他耐心对待病人,认真完成诊疗工作中的每一步,完成了一年的住院总工作。所有人都喜欢他的耐心、善良、热心及与世无争。

     虽然我们在一个医院,因为忙碌,很少相聚,偶尔在路上遇见也是匆匆交谈几句。

     我们四个同窗好友,有个女生在国外读博,还有个女生也在同院工作,而我在外地进修,大家总说要聚聚。

     但在我们都回来还没来得及相聚时,他却突然残忍地离我们而去。

     没有一句话,来不及道别就已永别。我们三人在急诊科门口痛哭,却都没有勇气去见他最后一面。

     那一夜读博士的女生失眠,工作的女生在值班,而身为住院总的我在继续抢救病人。后来我们会拒绝和其他人聊起他,也会一边哭一边笑一边聊着他。

     现在的我们还在继续或工作或深造,抱着一颗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只是,对于彻夜不眠的夜班,对于心肺复苏,我有了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

     我认识的胖子很多,但是值完班抢救一夜病人后猝死的胖子就他一个。

     带病坚持,依然拼命

     他曾经是校园中的学霸,学习成绩甩出别人几条街;他也是工作狂人,工作一丝不苟,全力以赴;他也是一个带教人才,每一位跟过他的学生都觉得受益匪浅、成长快速成长。

     曾经有老同学问我,除了我还有哪个同学每日能在临床干得无怨无悔,我毫不犹豫地说出了他的名字,同学也无法反驳。

     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医生,在每日超负荷的工作中终于累倒了……

     在给自己检查、做冠脉造影的过程中,他也有因撑不下去而痛哭。我不知道他内心的压力究竟有多大,而且,我们都习惯了事后风轻云淡地描述之前的煎熬。

     现在的他,每日吃着阿司匹林,依然手拿很多会诊单,天天奔波于医院的各个科室,挤出时间去填填时不时抗议的胃。偶尔买了好吃的,也会因为没有时间吃而分给科里的护士姐妹们。大家都在劝他悠着点,可他依然如拼命三郎。

     坚守的儿科医生

     她是同班六名一起工作的女生中还没辞职的中的一个,也是为数不多还坚持工作的儿科医生。

     学生时代的她自信、开朗,很少见她皱眉头,即使工作后没钱、住在城中村,她依然乐观。每天面对着那些小生命,她投入了更多的感情和心思,张口闭口都是对他们的关心和责任。我们都相信她内心很强大,所以聊天时总是肆无忌惮。

     我们同在一家医院,同样是住院总,同样 24 小时住在医院里,但仍然很少见面。

     她结婚后很快荣升准妈妈,但就在交接完住院总工作,满心欢喜要开始正常上下班时,意外发生了……我们无法得知这对她造成了多大心理影响,只记得自己当时走在产房外无法言语的压抑。

     她最终还是再次投入了工作。

     我们表面上不说,假装一切如故,但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希望她以后工作不再那么累,也希望儿科医生的工作环境渐渐改善,他们是在用真心在守护这些小生命。

     煎熬却幸运

     她是同班六名一起工作的女生中还没辞职的另外一个。

     煎熬是自己的选择,幸运则是因为一路走来每一位的帮助。

     煎熬的是被无视,是 1 块 4 的吲哚美辛,是医闹的伤害……

     幸运的则是毕业时被舍友从床上叫起来填的求职表,是硕士研究生导师对工作选择的规劝,是现在工作科室老大的接纳与栽培,是工作后没钱租房子时死党的收留,是工作中亦师亦友的上级耐心的指导与尊重,是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同事们的包容与帮助,是父母无条件的支持……

     在这里,她不再是空气,有了小小的成长;不再是无名之辈,有了自己的独立诊疗意见;不再胆怯,也有了小小的脾气。

     脾气这事儿不在她的规划之中,却也合情合理:她的付出大家看到了,认同了。

     向自己致敬

     她是一个固执的人,自己认定的事,绝不妥协;她是一个悲观的人,总是做好最坏的打算;但她也是一个梁山好汉样的人,面对不公会主动站出来;她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会记得每一个人对她的好;她还是一个执着的人,按着当初与同窗们的约定一起努力。

     她就是我。

     因为经历过才懂得。无论结果怎样,我依然在努力。我们虽然年轻,但从生到死,还有什么没经历过?面对这些,我们依然在医途上认真前行。

     我们对得起这份职业,对得起所有人,所以,向自己致敬,为自己点赞。

     国庆假期,你肯定错过不少热门文章:

     实名制赶不走号贩子

     国庆特辑:经典心理电影赏析

     爱情其实是伪装的一剂毒品?

     过度诊断三宗罪

     不存在所谓的「替代医学」,也没有所谓的「主流医学」

     责任编辑:Yidan

     本文为作者投稿

     邮箱 wangyc@dxy.com

     回复「投稿」查看具体规则

     邸莹,肝胆外科 ICU,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题图源自:Shutterstock.com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丁香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