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六年世界第二,中国国际级科技论文的蜕变
2015/10/22 丁香园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于 10 月 21 日发布了最新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结果显示中国国际级科技论文数量连续六年排在世界第二位,中国科学研究工作的整体水平持续快速提升。

     数据显示:

     2005 年至 2015 年 9 月,中国科技人员共发表国际论文 158 万余篇,被引用超过 1 280 万次,中国论文被引用次数增长的速度显著超过其他国家。

     中国各学科被引用次数处于世界前 1% 的高被引论文共 15 011 篇,占世界份额的 11.9%。

     2014 年国际合作产生的论文为 6.5 万篇,比 2013 年增长了 16.7%。其中中国作者为第一作者的国际合著论文占全部国际合著论文的 67.9%。

     2014 年,高影响力期刊发表论文总数为 50 404,中国占了 5 505 篇,位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科学家发表在《科学》《自然》和《细胞》上的论文有 177 篇,连续两年排在世界第五位。众所周知,这三个科技期刊享有国际公认的最高学术声誉。

     数据来源:http://www.istic.ac.cn/

     随着对科研的重视、对科研人员扶植力度的增加,中国的确在科技创新研究领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上面的统计数据就反映出了这一点,尤其是高被引用论文数量的增加,意义也许比单纯的论文数量的增长,更值得欣喜。

     施一公研究团队揭示的 RNA 剪接体以及阿尔兹海默症致病蛋白的三维结构、颜宁研究团队对葡萄糖转运蛋白晶体结构的解析、乔杰研究组绘就的世界首个人类早期胚胎 DNA 甲基化全景观图谱、黄晓军团队关于单倍型移植供者的优化选择……这些科研成果,都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认可甚至轰动。

     不久前,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女士依靠青蒿素的发现,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不知道这会不会激励更多的中国科研人员在各自的研究道路上,更坚定、更自信地走下去。

     当然,欣喜过后,我们仍然需要冷静下来。正如 SCI 创始人尤金 · 加菲尔德所说:

     人们总是倾向于尽可能简单快速的评估方法,而无意了解指标背后的意义。

     单纯用诸如 SCI 论文发表数来衡量科研人员是不合适的,以论文数量评价科学水平更是不合适的。

     有过科研经历的人应该知道,这一领域的水有多「深」。在中国计件式的科研评价体制下,论文发表背后有体量巨大的灰色产业。一批批关于「论文被撤回」的新闻,似乎也不再会引起大的震动,甚至有人评价「他们运气真不好」。

     必须承认,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科研,科研队伍中,相当数量的人是被规章政策逼得不得不「研究」点什么东西出来。

     笔者始终认为,若非出于强烈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没有对追求真理的强烈兴奋感,没有对科学的敬畏审慎之心,单为了「要发论文」而发出的论文,质量铁定不会高到哪里去。

     有人曾对获得诺贝尔奖和诺贝尔奖提名的科学家的论文进行过整理,统计发现,这些具备诺奖水准的科学家,发表文章的数量只是普通学者的 5~6 倍,但论文被引用的次数却达到了普通学者的 30~50 倍之多。

     文章的原创性、被引用次数以及对整个领域认知和技术的推动,是综合评价一篇科研论文的指标,就这一标准看来,中国在科研方面需要付出的努力还有很多。

     这些年中国在科研方面所取得的进步有目共睹,但科研人员们还是要提醒自己,必须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多发保证质量的高水平文章。

     不仅仅是一线的科研人员,还有相关的政策、评估方式、教学……有太多的方面需要准备好,我们才能在科研之路上走得又快又稳。

     不是圈内人,难解其中味。

     科研中的幸福和难处,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吧。

     一则充满善意的广告:第 12 期丁香园 SCI 医学论文写作培训正在报名中,一对一论文辅导,线上线下同步学习。回复「sci」,开始在线报名。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认证医师专属权利,还能获得价值 99 元的用药助手激活码一枚。

     投稿 wangyc@dxy.com,回复「投稿」查看具体规则。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丁香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