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已至,医生的春天却遥遥无期
2015/12/18 丁香园

     12 月 16 日,丁香园报道了,某医院儿科急诊暂停事件与儿科面临的困境(←可点击链接查看)。

     据《2015 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从 2010 年起,儿科医生的总数从 10.5 万下降到 2014 年底的 10 万,儿科医生占医生总数的比例也下降了 1.1%。

     此次儿科急诊暂停事件,是不是就恰恰反映出了,目前越来越严重的儿科医生短缺问题呢?

     文章发出后,读者各抒己见,后台的评论非常踊跃。我们看看这些丁香园站友们怎么说。

     1正面坚守型

     我是新生儿科的护士,没别的,我就是喜欢小宝宝。

     还有十天进入考场,义无反顾地报考了儿科专业,婉拒了所有劝告,但愿以后的自己能够在残酷的现实里坚持住。

     我记得我初入这行时,我想要的是付出努力后,从患者身上得到的那一份满足感,但生活不允许我这样,我必须为了家庭,父母,孩子努力。体制在摸索,环境在发展,过程中总会牺牲一些东西。但我心中还有希望,问题总归是要解决的吧?希望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我认识的几个很优秀的学姐,保送复旦和协和的儿科,大家都很不理解,但这却是她们一直坚持的梦想。

     2感同身受型

     现在正面临科室选择……老师师兄都不让我选儿科,甚至附属三甲医院儿科的老主任也提醒不要去儿科……这件事有些绝望。

     作为一个急诊科大夫,对儿科同仁的处境感同身受!

     我宝宝也生过病,打过头皮针,因为宝宝的不配合,扎了三次都没扎进去,我也心疼,但我知道,这不是护士的问题。当儿科医生是我的一份执念,因为我热爱生命,我珍惜每一个来到这个世上鲜活的生命,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我想会选择当儿科医生,但仅仅是为了孩子。

     同为医务人员,非常理解儿科的不易和心酸。我们同一级留院的研究生中,居然没有儿科的同学!儿科的年轻大夫越来越少了……

     我是一位宝妈,深切感受到儿童医院的人满为患和医生每天接待的流水席一样的患儿,医生来不及跟患儿家属多交代一句,家属也对医生简单检查后麻利开药的行为极其不满。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很多方的支持,比如加强社区医院儿科的服务,但是医生大量离职只能让问题越来越严重而已。

     3叹息心酸型

     满满的苦涩谁能看到?

     要不要赶紧弃医从文?

     只能说,细节打败爱情,现实打败理想。

     其实主要是儿科的医患关系更尖锐,压力太大了,令很多喜欢儿科的医生望而却步!

     同门的师兄师妹纷纷辞职,而我一心一意的坚守儿科阵地,也曾经以为自己能扛到底,但是现在心力交瘁。不得不惭愧地承认——我扛不住了。

     很奇怪医生离职能去哪里呢?

     4无奈调侃型

     学医 8 年,最终没当医生。

     累死累活累成狗,挨骂挨打挨刀子。我恁么呢么厉害!

     哎!看完好心酸啊!小编来点正能量的故事呗!好让大家有坚持下去的动力!比如某个患者临终前把他的几百亿家产全部赠予他的主治医生,以表示感谢!

     我也改行十几年了……

     大众都说医生最赚钱,我为什么没挣着?钱呢?

     活该,活该。当年填志愿脑子里进的水,全化成了泪。流也流不完,流也流不完。

     5理性分析型

     当年在基层上班时,儿科输液被围得水泄不通。那个护士扎针技术高的不像话! 饶是如此,我问她你受得了吗?她只是苦笑了一下什么都没说,我说如果我是你,我非疯掉不可……致敬儿科医护人员!

     欠费跑了,以为自己赚了;于是医院改变政策,不给钱不治病, 所有病人亏了。病人因为医生少开了检查告状获得赔偿了,以为自己赚了;于是医院给所有的病人把能做的检查都做一遍,所有的病人都亏了。病人得了治不好的病去医院闹了,于是医生都不治病重患者了,所有病人又亏了。病人急眼了把医生砍了,以为自己赚了,于是有本事的医生都出国或转行了,病人都傻眼了。

     医学的复杂性让常人难以理解,一面是体制的死板,一面是医生的艰辛,还有患者对医学的太高期望,儿科的问题没有那么好解决,建议各方放下姿态,共同努力完成这一历史使命……

     好的制度应该是可以规范人的自觉行为,让人人自觉摒弃陋习。而坏的制度致使人人自危,已达到自我私利为目标,最终酿成苦果,进而使整个体系崩塌。如果中国的医疗制度不好好改变一下的话,最终受害的将是所有国人。

     医生身临其境和大众隔岸观火的差距,永远也不能逾越。

     曾经,有一份庄严的誓词放在我们医学人的面前,我们紧握右拳、挺起胸膛,底气十足地把它念出。那时觉得,治病、救人,世间最热血的事情莫过于此。

     如今,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们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你还愿意大声地说出「我已准备好了你的性命相托」吗?你怀念那个理想主义的幼稚却纯粹的自己吗?你还会记得当年心中的那股热血和激动吗?

     医路上的或坚守,或无奈,或急流勇退,都各有各的理由,我们引用一位同袍的感言作为结束吧。

     其实,医护人员。只求一份尊重,一份安稳。这不是哀求不是跪求,因为,医护人员不欠患者什么。我想,假如仅为一份薪酬,医护人员大可不必选择这一行。学医行医,大多数都是为了坚持一份简单但骄傲的梦想,为了年轻时心中那份为医执着的热情……愿毋让你我心寒。

     医生们的心似乎已集体进入寒冬,那么,春天,多久会来呢?

     责任编辑:倪佳骅、猫羯座

     投稿邮箱 wangyc@dxy.com,回复「投稿」查看具体规则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丁香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