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创始人极客公园大会阐述丁香诊所理念
2016/1/20 丁香园

    

     很多人对李天天不一定了解,他就是丁香园的创始人。最近他在极客公园大会上全面的阐述了丁香诊所的理念,以下内容根据李天天演讲整理而成。

     当李天天从西装左侧口袋里掏出 AliveCor,贴在手机背后开始演示心电图检测时,大家以为这就是个插曲。

     直到他从右侧口袋、内袋里陆续变出 iHealth,Scanadu,CliniCloud,CellScope 这些医疗可穿戴设备,依次解说它们作为血压计、血糖仪、检耳镜、远程听诊器的功能时,愈发热烈的鼓掌也挡不住大家的疑问:

     他的口袋里,到底装了多少东西?

     这位曾经的神经内科医生,说他要用手中的法宝们,做一场健康行业里的幸福实验。

     去了医院,不幸福感加倍了

     人吃五谷杂粮,注定要与疾病斗争。人生病自然想到要去医院,可是去了医院之后发现,不幸福的感觉加倍了。

     看病三千里,挂号三星期,等待三小时,见医生三分钟。

     这就是公立医院的挂号排队看病的真实场景。

     特别一些家长,半夜孩子感冒发烧,只能抱着去医院挂水,这种环境中交叉感染、院内感染都是绕不过的问题。

    

     他希望改变这个行业,做出自己的一点努力。

     所以他和丁香医生们,做了一个实验,创办了丁香诊所,做医疗机构,创造一个更自由的环境让医生和患者们去测试。

     和公立医院不一样

     如果你看到丁香诊所里的诊室、位置、楼面和前台,就会发现丁香诊所与公立医院不一样。

    

     丁香诊所医生日常的工作环境

     但这些不是核心的差异,核心是诊所的「灵魂」。

     1. 定位不同

     首先,在定位上,公立医院有最好的设备、最好的专家,他们聚焦的是复杂的、罕见的、疑难的疾病。

     但是在中国,医疗基础设施比较差,所以老百姓得病后不管轻重,都要去三甲医院看一下才放心,这就造成了「全国人民上协和」的奇怪现象。

     而像糖尿病、高血压这样的病,不一定非要去医院检查,跟重病患者、肿瘤患者抢医疗资源,完全可以在社区、在家门口完成。

     所以丁香诊所是定位在小区里面、居民楼附近、商场旁边的全科诊所,看的是小病、慢病、常见病、多发病,只要不危及生命安全,比如头痛、感冒、发烧、肚子痛、腹泻,或者家里擦玻璃不小心被玻璃割破手指,这类疾病,丁香诊所基本都会负责。

    

     ▲定位:告别「全国人民上协和」

     2. 就医体验不同

     在就医体验上,公立医院的诊室里永远是拥挤的,而且最重要的是患者没有隐私。

     在诊室里面有三类人:

     第一类人:已经看完病,但他不想走,想看看后面人什么情况;

     第二类人:是正在看病的;

     第三类人:是在门口等不及,想进去看看里面的人走了没。每个病人身边都有亲属陪同。

     而丁香诊所则是采用预约制。即每个患者有 30~40 分钟的充分交流时间,保证患者的隐私,一间诊室只有一位病人、一名家属,通过这种方式改变就医体验。

     此外,在很多大医院有几千张甚至上万张床,所以患者做检查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三楼抽血、四楼做 B 超、五楼交费、一楼做 X 光等等,甚至有人开发「院内导航系统」这样的 App。

     李天天自己曾经是神经内科医生,在很多医院里面也找不着北,特别是在协和这样的大型医院,简直像迷宫一样。

     而丁香诊所的做法是把患者放在诊室里,医生、护士都到诊室里面为患者提供一对一的服务。诊室所有设备也都是可移动的,B超、心电都是由护士推到诊室,抽血、送药都在诊室里面完成,不会让患者到处跑。

    

     ▲就医路径:患者不动,我们动

     3. 医生职责不同

     很多公立医院的医生不光看病、做科研、搞教学,还要应付检查、迎接考评、帮助患者计算医保。

     如果患者逃费,医生还得催人家交钱,变讨债公司了。如果患者交不出钱,是医生来扛这个亏空和损失。

     丁香诊所呢?却力求让诊所医生做「最纯粹」的医生,他们不会被琐事分散精力,只要想办法把患者的病看好就行,剩下的辅助支持系统,会由丁香园的其他部门协助。

    

     ▲医生职责:纯粹的医生

     4. 服务范围不同

     最后是服务,这点非常关键。

     在医疗机构、医院里面,所有服务都是在医院这道围墙内来完成,一旦离开,医生跟患者再没联系了,除非患者再来就诊,否则一辈子见不了第二次面。

     但是,很多慢病需要医生长期的跟进和管理,所以我们在诊所中提出了「把服务延伸到围墙外」的概念,让就诊过的患者继续得到丁香诊所医生、护士和专业人员的服务。

    

     ▲ 服务范围:超过诊所围墙外

     从口袋中出现的医疗可穿戴设备们

     如何做到超越围墙外的医疗服务?丁香诊所尝试借助了可穿戴设备和移动医疗。

     比如,AliveCor。 它是一块简单的电子板,把它贴在手机背面,手机放在这电子板两端上,心电图就可以出来了。

     李天天买来后,身边的同事非常兴奋:

     天天,给我测一下啊。

     谁知一测出事了,同事测出早搏,就是突然觉得心里咯噔一下,测试过程中,一分钟抓了好几个。买回来就用上,这个设备买得值啊!

     除了检测心电之外,还有什么?

     iHealth 血糖测试仪:

     把它插在手机听筒键里,把试纸放进去,手机就可以读血糖了。而且不只测一次,还可以测多次,方便医生对病人的判断。

    

     Scanadu 多功能测试仪:

     把这个设备放在头上,血压、血氧、心律、体温全部出来了,而且可以形成历史数据。这对于慢病患者在家监护非常有价值,这些数据也是我们医生所需要的。

    

    


     ▲ Scanadu 多功能测试仪

     CliniCloud 远程听诊器:

     它可以把呼吸音听出来。

     有时小朋友在家发烧,爸爸妈妈就可以拿这个给小朋友听一下,数据传给医生,就可以判断,小朋友是不是有哮喘发作,肺里有异常声音,能不能演变成肺炎。这些对医生来讲非常有帮助,它就是我们的「顺风耳」。

     CellScope 视耳镜:

     放在手机上的一个小探头,就可以给我们的外耳道做自拍。

     如果小朋友把小黄豆粒、螺丝钉塞到耳朵里,医生通过这种设备就很容易看得到。

    

     ▲ CellScope 视耳镜

     就是这样,李天天变身多啦 A 梦,在演讲现场,带观众,体验了两个口袋中的移动医疗神奇设备。

     通过这些检查设备,重要的病人的基本数据都非常容易地采集。医生可以通过这些设备,打破院墙的限制,跟患者产生长期持久的联系。

     未来的丁香诊所会做这些事:

     在做诊所过程中,我们发现下面三个方面需要我们去做更多:

     第一,诊所的信息化系统。

     现在的诊所信息化系统做得很糟糕,病人看完病没交钱也能走的事情会发生,就是因为缺乏一套系统去管理,跟药房等设备的对接没有人去做。所以我们就做了。做完后希望把这套系统开源出来,让中国的医生使用,帮助他们降低负担提高效率。

     第二,中国绝大部分医生是专科医生,真正懂全科的医生不多。

     李天天是神经科医生,他说,他也不懂全科,所以丁香诊所会对医生护士进行了入职后的二次培训。总结后发现,这些培训内容不光丁香诊所可以用,更能通过丁香园社区,让中国 200 万医生都看到。所以他们又将这些内容做成公开课,让更多的医生接受培训。

     第三,靠谱、有根据的医疗科普知识非常缺乏。

     前段时间,有互联网公司的医疗问题就成为了新闻焦点。丁香园跟医生互动非常多,也邀请他们跟丁香园共同创作专业、靠谱的医学健康内容。丁香医生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通过 App 和微信传播丁香园的经验。希望我们感受到的幸福,通过诊所、通过互联网传播给更多患者和医生。

     医生应该是一个有体面有尊严的工作,应该有一份合理合法的收入,应该专注于疾病诊疗和患者服务而不是论文和晋升。

     做一个纯粹的医生,满足你一切对这份职业的想象,丁香诊所招募信息,立刻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查看。

     责任编辑:猫羯座

     图片制作:李可欣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转载或投稿请联系 doctor@dxy.com

     丁香医生

     身体上的问题 来问丁香医生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丁香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