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天天做,用鼻吸还是用嘴吸?
2016/1/25 丁香园

     今天查房时被病人问到:雾化吸入是用鼻子吸还是用嘴巴吸?我心中不禁一阵窃喜!

     前阵子因为感冒,咳嗽得厉害,尝试着做了一个星期的雾化吸入,为此,也曾思考过这个问题,还特意去丁香园找过答案,特此感谢丁香园版主「zzd000」和胡飞老师的奉献,整理了一些资料与大家分享。

    

     雾化天天做,效果如何?关于雾化吸入治疗的一些问题

     雾化吸入治疗作为临床上,尤其是呼吸科的一项特殊治疗措施,有其特有的物理原则和硬件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操作很难发挥最佳效果。要想雾化吸入治疗真正发挥作用,并不是简单把药物加入雾化器,嘱患者定时吸入就可以。

     对于雾化吸入治疗,你有没有考虑过这一治疗的目标位置是哪里,小气道还是肺泡?药液量是否充足,驱动气体是否足够?雾化器种类是否合适,雾化器放置位置是否恰当,病人呼吸是否正确?

     解疑释惑之一何谓雾化吸入治疗

     雾化吸入治疗主要指气溶胶吸入疗法,将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或者抗真菌药物等制成气溶胶,以烟或者雾的形式经口腔、鼻腔或者气管当然也包括气管切开管吸入到气道和肺脏,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或者延缓症状之目的的一种治疗手段。

     解疑释惑之二为什么需要雾化治疗?

     直达病灶:能够使药物直接到达气道或者肺脏;

     用药量少:雾化治疗相较全身用药所需剂量较小;

     起效迅速:药物起效时间较口服药物快(例如口服沙丁胺醇起效时间约为 30 分钟而雾化吸入约为 5 分钟);

     副作用低:与全身性药物治疗相比,药物副作用相比较很低。

     用鼻吸还是用嘴吸之一搞清解剖结构回答这个问题前,要先清楚一些基本的概念。气溶胶沉降有三种机制,其中经过鼻腔时,许多直径较大的颗粒在鼻腔形成的湍流内粘附在鼻腔内壁,而我们的雾化是要通过下气道给药,所以要避免药液浪费,气雾吸入经口腔比鼻腔恰当。

     这主要是由鼻腔的解剖结构决定的,鼻腔的口径较口腔小,而且黏膜鼻甲弯曲,粒子经过时更易沉降。无论哪种沉降机制,鼻腔的沉降较口腔多,也就是在鼻腔的浪费药量增多,达到肺泡或者小气道的粒子数量减少,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

     用鼻吸还是用嘴吸之二气溶胶是怎么沉积的?

    

     气溶胶沉积的三种机制:

     惯性撞击(inertialimpaction)

     重力沉降(sedimentation)

     扩散(diffusion)

     用鼻吸还是用嘴吸之三吸入的药物都去哪儿了?

    

     上面这张图清晰地告诉了我们雾化吸入时药物所能达到的地方。雾化吸入治疗时粒子所需达到的目的地是不同的。

     药物吸入:既能在上或下气道、肺泡处直接发挥作用,也能在肺间质局部发挥作用,还能能经气道吸收,在身体其它部位发挥作用。

     给药时要综合考虑来计算所需药物的量,包括:药物在雾化装置的残留量,空气中丢失的量,口腔随漱口水丢失的量,药物呼出的量,进入体内的量(口咽鼻咽药量、各级气管以及肺部的量、到胃肠道的药量)。

     吸入时全身利用度包括胃肠道和肺进入量的总和,就要考虑肺利用度以及肝脏的首过代谢等等。

     要想效果好关键靠技巧

    

     以最常用的氧气雾化吸入器为例:

     组装管路、药杯及咬嘴。

     将药物放入储药杯,使其总体积为 4 ~ 5 ml。

     病人必须维持坐直的姿势。

     连接氧气装置,调节氧气流量,一般为 6 ~ 8L/min 的流速。

     采用正常的呼吸型态,中间夹以断断续续的深呼吸直到只有极少量液体喷溅或已没有气雾产生为止。

     使用喷雾器时需使储药杯一直保持直立。

     使用完后以无菌水或蒸馏水冲洗并风干喷雾器,及时用温开水漱口。

     责任编辑:王妍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呼吸时间微信公众号,指导临床诊疗规范,详述疾病诊疗细节。

    

     ↓↓↓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丁香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