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保「胃」战,欢乐过大年!
2016/2/4 丁香园

     猴年春节就要来啦,相信大家也正激动地期待假期吧!各位医生辛苦忙碌了一年,丁香园在这儿先给您拜个早年!

     不过,在大众欢度假期的同时,仍有这样一群白大褂,在医院走廊上打着招呼:「新年好」「值班吗?」

    

     没错,一提到节假日,别人想到的是吃喝玩乐,而医生首先想到的却是:值班!

     在春节值班期间接诊的患者中,因腹痛腹胀等消化道症状来医院的人数往往会大幅增加。节日里人们敞开肚皮,摄入过量的高脂肪高热量食物,除了应验「每逢佳节胖三斤」,还会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以下简称 FD)。

     如何更好地在假期中守护患者的胃,轻轻松松值好班呢?2015 年 11 月 NEJM 的一篇综述对 FD 的诊治进行了精彩归纳。不妨抽个空仔细看看吧,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打赢假期的保「胃」战。

     根据综述推荐,对于 FD 的诊治可参考以下流程图(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FD 的发病机制

     罗马 III 标准认为,如果患者出现上腹痛、上腹烧灼感、早饱或餐后饱胀不适,或上述症状同时存在,且在最近 6 个月时间内每周至少发生一次,即有可能罹患 FD。依据这一标准,FD 在全球的患病率高达 5~11% 之多。这种疾病不但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也造成了高昂的医疗费用支出。

     目前的研究进展认为,FD 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疾病,胃动力异常、心理因素、胃酸分泌过多、内脏高敏感性、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背景、成长环境、饮食、生活方式等均与之相关。从症状表现上,FD 可分为上腹痛综合征和餐后不适综合征两种类型。

     在大多数情况下,FD 为饮食因素诱发的一种综合征。有报道发现,摄取脂肪可能会加重消化不良症状,并且腹部饱胀感与脂肪摄取及摄取的食物量有关。生理生化研究表明,高脂饮食可改变胃肠道激素反应并提高肠促胰酶肽水平,影响胃十二指肠的生理机能,继而导致胃肠动力的失调。实际上,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紊乱和内脏高敏感已经普遍被认为是 FD 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

     除此之外,胃酸分泌过多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亦被认为是 FD 的重要风险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也获得了较多的关注,临床上观察到许多慢性胃肠道症状的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

     FD的诊疗

     综述认为,单纯依据症状无法将功能性消化不良与上消化道病变导致的器质性消化不良区分开来,因此在开展进一步的治疗之前应根据患者是否存在预警表现,并利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方法将后者加以排除,而后再展开进一步治疗。

     其中,预警表现主要包括:

     年龄大于 55 岁,且为新发消化不良症状者;? 存在包括黑便、呕血在内的消化道出血证据;? 进行性吞咽困难后吞咽痛;? 持续性呕吐;? 无察觉的体重下降;? 有食管癌或胃癌的家族史;? 可触及的腹部及上腹部肿块或异常腺病;? 血液检测发现存在缺铁性贫血。

     FD 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主要包括安慰剂、促胃肠动力药物、根除幽门螺杆菌、抑酸治疗、抗抑郁药物、心理治疗以及补充和替代治疗。

     多数 FD 患者都有胃肠动力异常的表现,如胃排空异常、进食后胃内食物分布异常、胃容受性受损、胃窦动力低下、胃电节律异常、十二指肠动力改变等。

     对于这部分患者,一项包含了 24 个随机试验的 Meta 分析显示,多潘立酮和伊托必利等促动力药物疗效均优于安慰剂。而之后另两项关于伊托必利的随机对照试验得到了不一致的结果。甲氧氯普胺因其疗效不确切及其副作用(包括不可逆的迟发性运动障碍),不推荐常规应用于 FD。

     而多潘立酮作为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促动力剂,对于胃排空延缓、胃食管反流、食道炎引起的腹胀、上浮疼痛、嗳气、肠胃胀气、恶心呕吐等广泛症状,均能够有效治疗。

     另,约有 5% 的 FD 是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引起,越来愈多的证据显示根除病菌对这部分患者病情缓解会有帮助。抑酸治疗则在溃疡型或反流性 FD 中表现出疗效,而对动力障碍型效果并不显著。

     数据显示,15%~20% 的 FD 患者其症状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50% 可获得缓解,其余则表现出时好时坏的波动性。虽然 FD 不会降低患者的最终生存率,但合适的诊疗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快速改善症状。

     希望这篇 NEJM 综述对大家有所帮助。最后,在即将来临的猴年里,祝愿各位医生少一些「离奇」值班经历,工作顺顺利利,在守护患者健康的同时,自己也过个如意年,吃出健康「胃」!

     投稿 wangyc@dxy.com

     回复「投稿」查看具体规则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丁香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