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医改提案,要确实反映一线医护的心声!
2016/3/13 丁香园

     一直以来,「医改」都是大家热议的话题。每年两会都在追求「新」,追求「改」,列举医改难点头头是道,提出的改革思路富有想像力,给人带来了美好明天的希望。然而「道理我都懂,可就是过不好这『医』生啊」,我们医护群体还有许多心声要讲啊!

     医闹管了吗?医护社会地位保证了吗?医护尊严守卫了吗?

     两会,医护在丁香园发声(点击图片查看高清原图):

    

     站友「yz888888」以及「叮叮13」等 500 多位站友强烈支持「建立医闹黑名单」。

     「白衣女子痛斥医闹」换来了多个部门的重视,李斌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这位呼喊出广大就医群众对公平的诉求的勇敢女子表示感谢。同时,我们在那起事件之后,看到了就诊流程的优化、执法部门的强力介入。在为医疗公平和患者就诊体验取得进步而欣喜的同时,我们在想,每年受到医闹伤害的医护人员群体,在两会上得到了什么说法?患者的生命尊严很重要,医护人员的生命尊严也一样重要。

     好吧,曾经有说法:「如果说群众为了看一个大病花费很高, 但由于医学的不确定性又治不好, 最后人财两空, 心里肯定会不平衡。」

     「卫生经济学」的道理我们懂,社会经济条件决定了社保「不可能把钱用到那些实际上治不太好的病上」的说辞我们能理解。但是,稍有常识的人也该清楚,医学的不确定性带来的人财两空是医护人员的责任么?不说医闹杀害或因此寒心离职的普通医护人员,如果是一位不断挑战医学新疆域的医学家,攻关的都是那种「治不太好的病」,他遇到这么一次「心里不平衡」,导致一种新疗法推迟问世,这会伤害到多少人的生命?

     守卫医护人员,就是捍卫生命。对加害者的如春天般温暖的体谅,是对受害人如秋风扫落叶一般的伤害。「依法治国」是支撑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的坚实柱石,「依法治国」不能容忍是非不分的和稀泥。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需要一切遵照规矩办事。

    

     站友「雷满兰」建议「给基层医院配备先进医疗器械及设备,提高基层医护待遇」。「分级诊疗」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决策,然而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去基层医院看病,为什么他们都说「好医生」又不在基层医院呢?

     薪酬待遇不理想,职场上升空间受局限,好医生选择基层的少,群众对基层缺乏信任;基药目录窄,无法接替大医院实施令群众满意的慢病管理,难以承担分级诊疗制度赋予基层的任务。「饭要一口口的吃」,「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群众对基层的现状有耐心,但请给群众解决问题的期望。

    

     站友「wswpdmm」建议「取消孕妇医护人员夜班」。说好的产假呢?说好的《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呢?

     现在很多女孩子在考学和就职时不选择崇高的护理事业,在职女护士离职率高,跟护理工作的性质造成的频繁夜班、值班,让女性失去了太多正常的家庭生活有关。护理让新人望而却步,留在护理一线的姐妹们面临的是更繁重的劳动环境。

     坚持下来的护理姐妹,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善待她们?不但需要保护孕产期的姐妹,还要关注她们今后的母子亲情。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对在职人员比较「周扒皮」的,但是很多日本医院不为孩子两岁以下的女护士安排夜班,不为孩子太小的单身母亲安排夜班;平常值班没法克服,但是每个月特别是寒暑假期间,为有孩子的护士安排几天连休的亲子假,为的是给护士的家庭留下「妈妈带宝宝去公园了」的美好回忆。

     我们的护理姐妹,为了崇高的人道主义事业,欠下家庭的太多了。我们不能让她们留下更多对子女的亏欠。

    

     站友「yinghuahuang」提出「全国医保系统联网,建立就医信用体系」,不仅仅是跟上潮流,更是完善医疗保障系统。

    

    

     站友「杜梓」建议「鼓励医务人员创业,放宽有资质人员申办个体诊所的手续」。「全民创业,万众创新」,医务人员创业势不可挡。

     几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都强调,要鼓励社会多元办医主体办医,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需要,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充实优质医疗资源。医务人员最宝贵的生产要素是医务专业技能,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是中学政治课本里促进经济发展的常识。

     站友「levizhi」提及扩充儿科服务的数量,强调基本医疗服务公益性。

     即便黄洁夫老部长的女儿,带着孩子在儿童医院等候四小时没得到诊治,急得大哭。无数患儿家长的焦急等候,是全体医护人员的心痛。扩充儿科医疗力量,没有人手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在鼓励医务人员多点执业、增加人才利用率的同时,必须重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恢复医护人员形象;切实提升儿科医护人员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待遇,让人才不再视儿科为畏途。

     同时,还要加强对新父母的儿童健康知识教育。很多时候,医生认为「没事儿」的现象,家长为了心安也要去大医院,既增加了家长的负担,又带来了院内感染的机会,还加重了医疗机构的负担。上海市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儿科一爆满,广播就请专家做育儿知识讲座,告诉新家长们孩子出现哪些情况在家观察或是去社区简单处理即可,不用挤到大医院去。

     本届「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描绘了深化医改、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让我们赞叹「健康中国」既作为「全面小康」的手段又作为「全面小康」目标的顶级设计。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同志给我们带来了 「医生要恢复看病本位,心无旁鹜的看病」的承诺。在收获了丰厚的政策礼包与医改期待之后,我们回应「我还要说」的声音,希望国家能在决策上带给我们惊喜。

     两会,医护人员在丁香园发声,按耐不住这颗火热的心了,卡在喉头的话快来跟同行呐喊吧!呼声最高的还有可能上头条哦。点击「阅读原文」为两会,为医护发声。

     邓铂鋆,医疗行业财务专家

     徐靓靓,健康管理专家

     投稿 wangyc@dxy.com

     回复「投稿」查看具体规则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丁香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