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则西留下的生命考题
2016/5/6 丁香园

     大学生魏则西因罹患滑膜肉瘤,辗转多家医院治疗,病情不见好转。最后通过百度搜索到武警北京市总队第二医院,在花光东凑西借的 20 多万元后,仍不幸去世。此事近日引发全社会热议,掀起了一场舆论风暴。

     中国式求医

     魏则西的遭遇,的确令人同情。

     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求医」故事:

     父母变卖家产,四处奔波,为儿子治病,最终人财两空。

     类似的悲剧屡屡重演,发人深思。假如一个人得了绝症,究竟该做出怎样的选择?是不惜一切代价治疗,还是顺应自然规律?这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生命考题。

     医生无法阻挡生老病死

     大自然有春夏秋冬,人有生老病死。医生无法阻止生老病死,就像无法阻止春夏秋冬一样。医生是生命花园里的园丁,只能让花朵开得更好看一点,仅此而已。

     事实上,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黑箱」,恰如神秘而浩瀚的宇宙,人类对自身的认知尚处于初级阶段。尽管现代医学发展突飞猛进,但依然无法解决大多数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

     医生所有的努力都是在和「死神」讨价还价,力求延缓死亡的进程。医学是有限的,也是不完美的。虽然医者的技术追求是永不言弃,但这并不代表医者具有起死回生之力。

     因此,尊重自然规律,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坦然地面对生与死,是最理性的选择。

     医学本非神话

     医学本无「神话」,但偏偏有人编造「神话」,有人相信「神话」,甚至不知不觉扮演「神话」中的主角。

     例如,很多身患绝症的病人,由于缺乏科学认知,总是希望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创造生命「奇迹」。而这种「有病乱投医」的心理,恰恰让医疗骗子钻了空子。

     他们把生命当成生意,不惜重金占领搜索引擎入口,以精心炮制的虚假宣传为诱饵,大肆吹嘘「神奇技术」与「惊人疗效」,句句戳中患者痛点,使患者甘愿押上身家性命「赌一把」。

     这些医疗骗子往往证照齐全,资质合法,更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医院是真的,医生是真的,圈套当然也是真的。一旦有人上钩,他们便会假戏真做,把骗术演到极致,直到榨干油水为止。有的把小病说成大病,一周能治好非要拖一月;有的把不治之症说成可以根治,「病很重,能治好,得花钱」成为标准的欺诳用语。

     在环环相扣的医疗「陷阱」中,很少有人侥幸逃脱。如此骗术充斥江湖,不仅损害了患者的利益,也吞噬了医疗行业的公信力,导致医患关系更加紧张。如果政府部门不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放任「毒瘤」野蛮生长,必将贻害无穷。

     健康守门人要由自己来担

     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是一个长期过程,而要避免人财两空的「魏则西式悲剧」,更需良好的医疗制度保障。

     魏则西走了,但医疗骗子并不会主动淡出江湖。如何不让下一个「魏则西」重蹈覆辙,是政府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

     在欧美发达国家,每个人都有家庭医生。很多人从出生到离世,一辈子只找家庭医生。家庭医生成为医疗体系的中坚力量。这种健康守门人制度,有效解决了医疗信息不对称问题,患者不用盲目求医,自然也不会上当受骗。

     建立符合国情的家庭医生制度,让每一位居民都拥有高素质的家庭医生,是终结悲剧的治本之策。当然,中国人太多,医生不够用,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一个过程。

     魏则西,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唤醒了整个社会的省思,这是不幸中的万幸。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愿魏则西事件警钟长鸣,成为推动医疗体制改革的一个新契机。

     丁香园旗下丁香医生(DingXiangYiSheng)公众号,致力做靠谱的医学科普,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本文由作者授权丁香园发布。

     责任编辑:猫羯座

     排版设计:倪佳骅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丁香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