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总统罗斯福高血压多年,亦曾被私人医生认为「没病」「身体很健康」
2016/5/17 丁香园

     纵观医学发展史,看似理所当然的医学「常识」,往往都经历了曲折、漫长的探索和研究。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曾经有人错误地认为,高血压患者不需要降压。

     在上世纪中叶,人们(包括医学领域)的普遍观点却还是:

     动脉硬化后,需要更高的血压让血液通过狭窄的血管,所以高血压是人的重要代偿,不应该干预。

     由于存在这样的错误认知,广大高血压患者没能得到必要的降压治疗,最终成为高血压并发症的受害者。

     其中包括「带领美国走过经济大萧条和二战,迈入繁荣未来」的当时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

     据记载,罗斯福总统血压升高多年,最高达 188 / 105 mmHg,并经常感觉头痛。但他的私人医生却依据当时的医学标准坚持认为「总统没有生病,身体很健康」。

     于是,贵为全球最富强国家的最高领袖就这样长期暴露在高血压的荼毒下,并逐渐出现劳累后呼吸困难、腹胀、轻度紫绀、胸部 X 片示「心影增大」等症状和体征。

     1944 年 3 月,正在诺曼底登陆计划紧锣密鼓筹备的当口,总统先生终于因「心衰」倒下住院了。

     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这是典型的高血压慢性并发症进展过程之一。但当时的医生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经过一系列对症治疗,罗斯福总统的心衰症状得到缓解,但他的血压进一步飙升,高达 240 / 130 mmHg。

     一年后的 1945 年 4 月 12 日,正当罗斯福正襟危坐、由画家描绘水彩肖像时,突发脑溢血,并于当晚死亡,给世人留下一幅《未完成的罗斯福肖像》以及无尽的遗憾。

    

     罗斯福总统未完成的肖像

     纳粹德国梦寐以求、却无法实现的目标,高血压「轻松办成」了。

     罗斯福去世三年后,他的继任者杜鲁门总统签署了国家心脏法案,成立国家心脏研究所,并拨专款展开心脏病流行病学研究。

     近代医学史上最伟大的流行病学研究之一:Framningham 研究终于闪耀登场。

     研究纳入了 5 000 多人,随访时间长达数十年,并把着眼点从疾病的治疗前移到疾病的预防。

     这项研究让许多重要的医学结论陆续出炉,如:「吸烟、肥胖、高血压和高胆固醇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等等。

     「高血压」终于不再被认为是符合生理的正常变化,而必须得到有效、科学的控制与管理。

     最新的《2014 年成人高血压治疗指南》建议:

     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目标应低于 140 / 90 mmHg、60 岁以上老人可放宽至 150 / 90 mmHg,起始用药包括 ACEI 类药物、ARB 类药物、钙通道阻滞剂、以及噻嗪类利尿剂等。「糖尿病需要降糖」「高血压需要降压」,凡此种种,已成常识。

     但我们不要忘了,这些医学「常识」的形成,凝聚了人类太多心血、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我们应当为拥有这些「常识」感到庆幸,并努力为后人贡献更多科学的「常识」,不负前人、无愧今生。

     同样,在医学工作者眼里的「常识」,未必是大众眼里的常识,在朋友圈里「降压药有害健康」「年纪大、血压高是正常现象」类似的谣言比比皆是。

     在有限的跟患者交流的时间里,如何让他们清楚高血压的危险、了解降压的必要性、避免发生种种并发症呢?

     丁香园旗下医学科普系列公众号中,有一个「高血压医生」,我们希望能帮助您,给您的患者一条获取靠谱的知识的途径,养成健康的观念,更好地控制血压。

     保存图片,打印出来,贴在桌前,随时介绍给您的病人吧。(责编:张菁媛 猫羯座;图片来源:Wikipedia.com)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丁香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