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史一周侃 | 人造之物,能否巧夺天工?(8.1~8.7)
2016/8/6 丁香园

     “这里是「医学史一周侃」的第 1 篇文章。

     历史上的每一天,医学史都在留下痕迹。这一周也不例外。如果用关键词来介绍,这个词就是「人工」。

     一

     人工牛胰岛素

     1965 年 8 月 3 日,中国首次人工合成了牛胰岛素结晶。众所周知,牛胰岛素是牛胰脏中胰岛β-细胞所分泌的一种调节糖代谢的蛋白质激素,在医学上有抗炎、抗动脉硬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骨质增生、治疗精神疾病等作用。1953 年,英国人 F . Sanger 由于测定了牛胰岛素的一级结构而获得 1958 年诺贝尔化学奖。

     中国是第一个合成人工牛胰岛素的国家。1965 年 8 月 3 日,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的科学家通力合作,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1965 年 9 月 17 日,我国完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经过严格鉴定,它的结构、生物活力、物理化学性质、结晶形状都和天然的牛胰岛素完全一样。这项成果获 1982 年中国自然科学一等奖。

    

     人工合成的牛胰岛素

    

     我国首次人工合成了牛胰岛素结晶

     二

     「人造血液」

     第二项人工造物,是血液。1980 年 8 月 6 日,我国人造血液的研究在上海获得成功。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和第三军医大学的经过 5 年研究,试制成功了「人造血液」。实际上,这是一种氟碳化合物在水中的超细乳状液。1966 年,美国科学家克拉克发现,在含碳氟化合物的容器里有只老鼠,当他取出老鼠并排除其呼吸道中的液体时,老鼠竟然苏醒了。他经过反复研究发现,这种液体溶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能力分别是水的 20 倍和 3 倍。克拉克从中得到启发:可以用这种液体来代替血液。

     1979 年,一种新型的氟碳化合物乳剂作为人造血液,首次在日本应用于人体单肾脏移植手术,并取得成功。时隔不久,美国也报道了人造血液给一位信仰宗教、拒绝输血的老人治疗血液病获得成功。但是,人造血液与人体内的血液相比,还有许多缺点,它不能输送养分,也没有凝固血液的本领,更没有对外界感染至关重要的免疫能力,因此要研究出像人的血液那样的代用品,还要经过很大的努力。

    

     人工合成血液

     三

     「人工心脏」

     第三项人工造物更神奇,是人工心脏。有关人工心脏的医学史事件,也发生在刚刚过去这一周。1986 年 8 月 6 日,使用人工心脏时间最长的病人在美国肯塔基的路易斯维尔去世。这位患者的名字叫作威廉 · J · 施罗德。他是第二位接受永久性人工心脏植入手术的人,虽然他带着这颗人工心脏只存活了 620 天,但却是使用人工心脏存活时间最长的人。

     人造心脏移植手术最早在 1982 年,由来自美国犹他大学医学中心的威廉·德夫里斯博士所领导的手术小组完成。患者名为克拉克。这颗人造心脏是由医疗小组成员罗伯特 · 贾维克设计的。它通过两条 2 米长的软管连到体外的一部机器上,压缩空气维持着这颗人造心脏的跳动。克拉克在手术后不久就能够站起来走几步路,自己吃东西。这颗塑料心脏在他的胸腔里跳动了将近 1300 万次,维持了 112 天的生命。

     在克拉克之后,接受永久性人工心脏移植的患者还有四位。其中,施罗德活得最久。不过,每位接受永久性人工心脏移植的病人都难免患上麻痹症,或其他严重的并发症。施罗德也不例外,他患上了严重的麻痹症,这使他逐渐失去了讲话能力和其他能力。不过,他仍然比其他接受永久人工心脏移植手术的人存活时间都要长。接受手术后,还曾经有几次能够乘坐一辆具有特殊装置的车,短时间地离开医院。620 天的存活纪录,也创造人工心脏的「最好成绩」。

    

     亲人陪伴在威廉 · J · 施洛德身边

     当然,这一周还发生了许多医学史上的大事。

     比如,2008 年 8 月 3 日,世界艾滋病大会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开幕,这是世界艾滋病大会首次在拉美国家举行,这一届大会的主题是「全球立即行动」。

     1985 年,首届世界艾滋病大会在美国亚特兰大召开。历届大会关注的议题主要包括全球艾滋病的扩散情况、艾滋病引发的各种问题、艾滋病防控工作的进展、艾滋病科研领域的新成果、艾滋病疫苗和新药的研制等等。

     之所以选址墨西哥城,或许与该地艾滋病肆虐的状况相关。当地艾滋患病率极高,疫情主要集中在和「站街男女」滥交者以及注射毒品的人身上。平均每 125 人中就有 1 位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年龄在 15 岁到 49 岁之间。此外,还有儿童也因其父母而染病。在街道上,跨性别卖淫者随处可见,。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在红灯区内购买毒品。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当地艾滋病人数不断飙升。

    

     墨西哥街头的站街女

    

     墨西哥医院中奄奄一息的艾滋病患者

     另一件与免疫有关的事件,也发生在这一周。

     2011 年 8 月 2 日,美国免疫遗传学先驱、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巴鲁赫 · 贝纳塞拉夫 (Baruj Benacerraf)去世。

     他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 1980 年,是人类医学实现重要突破的一年——细胞表面由遗传决定的调节免疫系统反应的机制得到发现。

     贝纳塞拉夫的发现,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总能免于疾病袭击,而有的人却容易患多发性硬化症、红斑狼疮以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他发现个体免疫反应的强度,是受到一组基因控制的,他称之为免疫反应基因。

     这阐释了个体的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医疗与防治的效果。有些人注定会更容易患自身免疫性疾病——除非能够改变他们的基因,或者使他们基因里注定引发疾病的触媒,不再启动。而这亦为许多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启发。

     贝纳塞拉夫 1992 年卸任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所长职务,但直到 80 多岁还依然每天到研究所实验室里从事科研。2011 年 8 月 2 日,他在位于波士顿的家中去世。享年 90 岁。

    

     巴鲁赫 · 贝纳塞拉夫

     这就是本周医学史上发生的二三事,周末侃侃,供君一笑。

     责任编辑:刘冬宸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参考资料:

     (1)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11 - 8 / 20118992328773.htm

     (2)http://www.renshengchina.com/index.php?m = content&c = index&a = show&catid = 41&id = 1194

     (3)http://60.people.com.cn/GB/166974 / 9989494.html

     (4)http://health.cnr.cn/jkgdxw/20150809/t20150809_519486767.shtml

     (5)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 DNSFHc1zg5jhny9LKJKC7dYWWs_CYYUGjzMRWOjMq1EtxuvVWNjm7EapID4to0Na_wPO035ovgaE3 gs2clbc4K

     (6)http://j.news.163.com/docs/17 / 2015123119/BC6 H3LSI00063KE8.html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丁香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