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脓毒症日:这种陌生的致命疾病却不为人知
2016/9/13 丁香园

    

     今天,9 月 13 日,是世界脓毒症日

     脓毒症 (sepsis) 是一种疾病。可是,这个疾病的名称真的是太陌生了,它不像高血压、糖尿病那样为人所知,也不像癌症那么令人闻之色变。实际上,正是这种陌生的疾病,可能让很多人在短短时间内死亡,也更加令普通人难以接受。

     按照希波克拉底的描述,脓毒症是腐烂的肉。这种认识尽管原始,却很形象。到了盖伦的时代,脓毒症反而被认为是一件好事,是肌肉重生、伤口愈合的标志。

     不过,直到 19 世纪后期,细菌学逐渐建立,人们才逐渐意识到脓毒症到底是什么。

     当时,有一位匈牙利籍的产科医生赛麦尔维斯,他发现产妇死亡率的高低与接生员是否仔细洗手有很大关系。也就是说,如果双手和接生器械都仔细清洗的话,能够降低产褥热的发生,大幅提高产妇的生存率。至此,人们终于意识到消毒的重要性。

     不过,脓毒症的准确定义直到 1992 年才有答案。2001 年,世界危重病学家们又对它重新定义了一番。脓毒症之所以陌生,很重要的原因是许多病人要么因严重的感染而直接死去,要么便被收入医院里病情最危重的 ICU。因为疾病来势凶猛,所以少有人知。

     2016 年 2 月,在第 45 届危重病医学年会上,美国重症医学会(SCCM)与欧洲重症医学会(ESICM)联合发布脓毒症最新的定义及诊断标准。最新版的脓毒症定义为:

     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

     与之前相比,最新版的脓毒症定义,以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和器官功能障碍为核心,而机体反应失调本身就能引起器官功能障碍,体现为细胞层面的生理及生化异常。这个定义超越了感染本身的潜在危险性,更关注机体应对感染时所发生的复杂病理生理反应。

     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在人体创伤或接受手术后,抑或因各种原因出现机体免疫力下降后,各式各样的细菌、真菌在侵入人体这座「温床」后,便大肆开始破坏行动。它们的攻击绝不温和,强烈的炎症风暴让身体内的每个细胞无处可逃,身体很快便「大火蔓延」,随之而来的是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

     许多脓毒症患者,最早出现的是感染所致的发热反应。

     抗生素的使用能快速地「扑杀」细菌,但进展迅速的感染常常已损害肺脏、肾脏的正常功能。当脓毒症一旦进展为重症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时,治疗难度大幅加剧。

     因此,这类病人大多全身插满了各式各样的管子,各种现代医疗设备围绕在病人身旁,治疗代价不菲。

    

     遗憾的是,大部分公众甚至部分医生,对脓毒症却并不熟悉。网上还有帖子传播错误的信息,例如「脓毒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 C 导致的。」

     事实上,维生素 C 缺乏导致的是「坏血病」,这是一种营养不良性疾病,表现为皮肤黏膜等出血,也只有在极度缺乏维生素 C 时才出现。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坏血病已极少出现。脓毒症则是一种感染导致的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不但极为凶险,治疗也十分棘手。

     因此,每年的 9 月 13 日是世界脓毒症日(WSD)。这个日子是于 2012 年才首次倡导并确立的,目的正是便于公众了解这种凶险的疾病。

     按照估测,每年脓毒症病例数量都有 7% 至 8% 的增长,发达国家的脓毒症死亡率依然在 20% 以上。在「世界脓毒症日」网站(http://www.world-sepsis-day.org/)上,则发布了大量宣传脓毒症的材料,供人们了解学习。

     按照相关学会的调查,每年全世界都出现大约 2500 万脓毒症病例,800 万人会因此失去生命。脓毒症所致死亡率高于前列腺癌、乳腺癌及艾滋病三种疾病的总和。而在美国,因脓毒症住院的患者已经超过了心肌梗死,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然而,包括政府机构、医疗人员和公众,都未对此足够重视。

     都说人体是一个「灰箱」,医学本身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是不足的。但这绝非简单的非黑即白,它介于二者之间——有些明白,有些不明白。医学发展是有限的,很多疾病的认识并不充分,脓毒症正是其中一种。

     今天,9 月 13 日,世界脓毒症日。让我们认识并了解这种陌生的致命疾病吧!

     我们曾撰写了一篇述评,解读最新的脓毒症定义,发表在 2016 年 3 期《中华麻醉学杂志》上,题目为《2016 年脓毒症最新定义与诊断标准:回归本质 重新出发》。扫描下方二维码,带你瞅瞅这篇文章。

     ↓↓↓

    

    

     欢迎点击下方按钮投稿!

    

     责任编辑:猫羯座、刘冬宸

     排版设计:张琲琲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丁香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