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小暑节气!您应该注意的那些事儿?习俗、养生、锻炼...
2015/7/7 广东医疗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

     公历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

     今年的小暑是2015年7月7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小暑习俗

     1食新

    

     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

     2吃伏面

    

     据考证,伏日吃面习俗出现在三国时期。

     3吃暑羊

    

     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

     3吃芒果

    

     所谓小暑吃芒果代表这个时节是芒果的成熟盛产期。

     4炒鳝片

    

     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黄鳝。

     5吃藕

    

     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

     小暑节气中的民间传说1晒龙袍

    

     “农历六月六(2015年7月21日)”相传这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的选择这一天“晒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2百索子撂上屋

    

     民间说“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相传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被银河分割在两岸,一年中只有”七月初七”这一天可以相会。但在他们中间却横阻着一条银河,所以六月六这一天,天下的儿童多要将端午节戴在手上的“百索子”撂上屋让喜鹊衔去,架起一座象彩虹一样的桥,以便七月初七牛郎和织女相会。

     3电闪雷鸣

    

     相传这一天是“小白龙”回家的日子。由于探母心切,所以一路上昼夜兼程,带来了惊雷闪电,狂风暴雨。

     4伏日祭祀

    

     伏日,古人说:伏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伏日祭祀,远在先秦已见著录。

     小暑养生

    

     中医将一天分为12个时辰(一个时辰为2个小时),将一年四季又细分为“五季”(在夏秋之间多出来一个长夏,即春、夏、长夏、秋、冬等“五季”)。

     并认为,五脏分管五季,即:春对应肝、夏对应心、长夏对应脾、秋对应肺、冬对应肾。

     “小暑”气候开始炎热,是进入长夏的第一个节气,长夏在五脏属脾,在时辰上是辰时(上午7点至9点)。脾表里于胃,胃在时辰上是巳时(上午9点至11点)。

     上午7点至9点当辰之时,胃已经等了整整一个晚上,早已将前一天的食物传输一空,这个时候吃早餐胃会尽全力消化。

     上午9点至11点是巳时,这个时候是脾经当令,此时脾最活跃。脾是主运化的,早上吃的饭在这个时候开始运化。此时,工作的同时要喝杯白开水,让脾脏处于最活跃的程度,将食物精华摄取。

     此外,中医还认为脾有主运化水湿的生理功能,喜燥恶湿。长夏最大的特点是湿气太重,而脾最怕的就是湿邪。许多上班族,一坐就是8个小时以上,很少运动。这样下去只会让脾胃越来越虚弱。

     所谓“动则不衰”,健脾胃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多动”。

     下面是一些简单的运动可以健脾胃

     1蹲马步

    

     双脚打开两倍肩宽,双手扶膝微蹲马步,身体上下起伏,上半身保持挺直,弯膝蹲更深的马步,注意膝盖不超过脚尖;每次1~2分钟。

     可视自身耐力,量力而行。可巩固下盘,强化下半身肌力,促进肠胃蠕动。

     2按摩腹部

    

     坐在椅子上,左手放在右手上,吸气、挺胸,用力往前挺出上半身,身体微微后仰;吐气,缩胸,弯腰,双手用力往腹部压;每次20~30次,量力而行锻炼。

     配合腹肌收缩按摩腹内肠胃,促进肠胃功能。亦可双手交叠盖住肚脐,上下左右旋转按摩腹部100~200次。

     3鼓漱咽津

    

     闭嘴,用舌沿牙齿边缘上下搅动各12 次,然后闭嘴鼓腮,做漱口动作,待口中津液充满时,徐徐咽下。

     4捏小腿

    

     用手捏住小腿内侧的肌肉,拇指与四指相对,稍用力按捏,以自觉有较强的酸痛感为度。先上而下按捏,再下而上按捏,以各15~30次为宜,每日 可进行1~3回。

     5上下楼梯

    

     利用年下楼开展锻炼,开始时一步一阶上,然后逐渐过度到一步两阶,上下往返,做10分钟左右,每日3次。速度则由慢到快,运动量达到心率每分钟120次左右。

     6艾灸

    

     在家可用艾条箱,把艾条放进箱中,放在肚脐上,正好把肚脐(神阙穴)、上脘穴(脐上5横指)、中脘穴(脐上4横指)、下脘(脐上2横指)全覆盖,用艾条药力和热力健脾益胃。

     还可灸足三里:足三里是强身健体的万能穴。

     7保暖

    

     脾胃虚寒患者还要注意保暖、避风寒,尤其不能让腹部受凉,即使炎夏,睡觉也要用薄被护腹。

     8锻炼

    

     可选择较温和的方式如散步、漫跑、哑铃、太极拳等,因大汗会耗津伤气,加重虚寒。不提倡游泳,泳池水比体温低,会让脾胃感到不适。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广东卫生人才招聘平台,觉得不错就点个?贊呗!↓↓↓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广东医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