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春捂挡疾病,但“捂”哪里有讲究
2016/2/26 广东医疗


“春捂秋冻”,初春季节虽然天气有所回暖,但是还是需要注意保暖,就是要“春捂”。“春捂秋冻”是一条民间保健防病谚语,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捂、冻一冻,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那么,“春捂”到底要捂哪里,又应该“捂”到何时呢?“春捂”有讲究春捂首先看气温
1、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之差≥8℃时,早晚就要增加衣物;2、温度<15℃时,要注意多穿衣;3、气温达到15℃后,还要再捂个7天,小孩子、体弱多病、或者高龄老人要捂14天;4、冷空气到来之前的24~48小时就要开始捂。春捂也需要凭感觉“春捂”并非一概而论,也是因人而异的,年轻力壮的人可以适当冻一冻,而老年人大多经不起太冷的刺激,还有一些慢性病患者则对寒凉的刺激更加敏感,稍不注意就会引起疾病发作。
因此如果“捂”时不觉得咽喉燥热,身体冒汗,即便气温稍高于15℃,也不必急着脱衣服。如果觉得“捂”了身体出汗,则需要早点换装,不然“捂”出了汗,被风一吹反而更容易着凉。要捂哪些重点的部位?“春捂”要特别重视对头、脚、颈、手这些部位的保暖,不要很快就摘掉帽子,取下围巾、口罩,脱掉厚袜及手套,否则很容易降低身体免疫力,导致疾病入侵。
春捂重点四部位:神门穴、腰眼、小腿和肚脐。1神门穴
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医师辛海介绍,春捂的第一个关键部位就是神门穴,在腕横纹上,手小指一侧腕下方肌腱的里侧。大家都知道心主管全身的血脉,通过输送气血来温暖全身。而原穴是主管各脏腑的元气和生命的原动力所发出的穴位,能够强化该脏腑的功能。2腰眼
人体阳气的根在肾,而腰为肾之府,肾阳虚时会腰部酸软怕冷,经常尿频或精神容易困倦疲乏。用热水袋热敷或艾灸腰眼处的肾俞穴,可以起到温暖肾阳的作用。3小腿
有些人在寒冷天气中容易出现偏头痛或小腹痛,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眼睛痛,中医分析这种表现属于肝阳虚,这时要重点保护好小腿外侧,可以多热敷足临泣穴和阳辅穴。
足临泣穴就在第四脚趾和小脚趾之间缝的终点,取穴方法是将手指从四脚趾和小脚趾之间的缝向脚背方向推,推到有骨头的边缘时就是足临泣穴。阳辅穴在小腿的外侧,脚外踝关节上方四寸的位置。4肚脐
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温暖这个穴位可以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爱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可以经常在肚脐热敷。
春捂记住两句话1潮人穿衣“下厚上薄” 
杭州市中医院推拿科罗华送主任:年轻人往往“爱俏”,不注意春捂。即使穿的少,也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 “下厚上薄”。
初春季节,因着凉而患病的人很多,其祸根皆因“冷落”了下半身,而引发季节病或旧病复发,尤其是妇科,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病患者明显增多。每年冬去春来因爱美而受凉致病的女性急剧增加;下腹胀痛、月经不调、出血淋漓不尽者大有人在。2宝宝护好“前心后背” 
杭州市中医院皮肤科陶承军主任:当人体的四肢暖和时,身子也就是暖和的。因此,只要摸摸孩子的手脚是暖和的,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护住孩子的前心后背,因此最好给孩子做个“贴心”的小棉坎肩儿,护心护背,既不会捂过了,孩子穿着也灵活。
孩子穿衣记个公式较厚的羽绒服为9℃,薄羽绒服为6℃,稍厚些的弹力絮棉衣为5℃,厚羊毛衫为4℃,棉背心4℃,薄外套是3℃,厚棉毛衫2℃,薄棉毛衫1℃。给小朋友穿衣服,尽量层数多些,好加减。控制在26℃为宜,比如今天出门时为22℃,一件短袖体恤加一件薄外套即可:22+1+3=26。
来源:南都健康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分享·成长 | 网站微信建设运维培训”,我们在等你!↓↓↓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广东医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