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我国现首例输入性黄热病!病情传播的“小恶魔”又是它?!
2016/3/15 广东医疗

    

     日前(3月13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了我国首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

    

    

     患者,男,32岁,浙江省人,常年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近期发生黄热病疫情)做生意。患者于3月8日(北京时间)在罗安达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3℃,伴畏寒等症状,于3月9日乘飞机经迪拜转机,3月10日凌晨2时抵达北京,直接主动到医院就诊。3月11日,北京市疾控中心检测患者标本为核酸初筛阳性,当晚将标本送中国疾控中心复核检测。3月12日,中国疾控中心报告核酸检测结果阳性。专家确诊该病例为我国首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目前,患者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病情较重,正在积极救治中。

     其实,早在今年2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就通报了安哥拉黄热病疫情的爆发情况。

    

    

    

     关于黄热病

     黄热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见于非洲和美洲的热带地区。该病主要影响人类和猴子,通过伊蚊叮咬传播。该病可造成破坏性极强的疫情,在某些暴发疫情中病死率可高达20%-40%。通过大规模疫苗接种运动可予以预防和控制。

    

     疾病的初步症状通常在感染之后3-6天出现。第一期也称急性期,特征是发热、肌肉疼痛、头痛、寒战、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在3-4天之后,多数病人好转,症状消失。但是,在少数病例中,疾病进入“毒性”期:重新出现发热,病人形成黄疸并有时出血,在呕吐物中出现血液(典型的“黑色呕吐物”)。进入毒性期的病人约有50%在10-14天之内死亡。

    

     黄热病传播途径

     本病通过蚊叮咬传播。城市型以埃及伊蚊为唯一传播媒介,以人-埃及伊蚊-人的方式流行。丛林型的媒介蚊种比较复杂,包括非洲伊蚊、辛普森伊蚊、趋血蚊属、煞蚊属等,以猴-非洲伊蚊或趋血蚊属等-猴的方式循环。人因进入丛林中工作而受染。蚊吮吸病人或病猴血后经9-12天即具传染性,可终生携带病毒并可经卵传递。

     黄热病治疗方法

     对黄热病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大力建议把疫苗接种作为一种预防措施,供前往流行国家的旅行者和当地居民使用。

    

    

     中国疾控中心风险评估

     专家们认为,黄热病属于蚊媒传播疾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感染。因此,此次输入病例引发传播并进一步扩散的风险极低。

    

     世卫组织风险评估

     在罗安达省的受影响地区,黄热病的主要病媒埃及伊蚊密度高,因此存在向未受影响地区传播的高风险。而且这一风险因易感个体比例高而进一步加剧,唯一受保护的人群是持有国际疫苗接种卡的公民以及2008年以来接种过黄热病疫苗的儿童。世卫组织继续监测流行病学状况并开展风险评估。据目前获得的信息,世卫组织不建议对安哥拉实施任何旅行或贸易限制。

     来源:数字健康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分享·成长 | 网站微信建设运维培训”,我们在等你!↓↓↓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广东医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