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明中医每日推荐一周汇总
2015/6/23 德明中医

    

    点击上方“德明中医”可以订阅哦!

     德明中医每日推荐一周汇总

     2015年6月第三期

     治病是跟自己在战斗

     最后说一下,医生也好,病人也好,整个的治病都是跟自己在战斗。医生应当告诉病人要自己战胜疾病,并不是假以外力就能完全解决的。但现在很多病人就愿意吃药,不给他开药病人心里还不安,这种情况下可以给他开药,但同时要告诉他要如何将养。开的药可以是安慰剂也可以是不痛不痒的方剂,比如四君子、四物、逍遥啊,这些方子吃不坏人,对人体还有拨乱反正的作用。比如他觉得肾不好就可以给他开金匮肾气丸,同时告诉他应该怎么样。

     其实金匮肾气丸治病吗?不是说不治病,但很多病不是金匮肾气丸可以解决的,如果是生活方式出了问题,可以告诉他调生活方式;如果是物欲太盛,忙于奔走生意场,官场上,建议大家不要去治或者给以安慰就可以了。因为这些人的心力太强,完全迷失了,一般是纠不回来的。如果是缺乏锻炼,过于安逸了,天天窝在那,气机不畅都不动了,远远望气都呆在那了,就让他去户外运动,跑步啊健身,同时还要辅以方剂,不然的话他不信你。

     现在很多人不相信不吃药可以治好病,就可以给他开药,同时告诉他需要怎么锻炼,一天一个两个小时才能促进药物的吸收。这样告诉病人他就乐于接受,而且经常地调下方。其实吃药不是主要目的,锻炼身体是主要目的,身体锻炼刚强了,很多病自然而愈。还有养生是一辈子的事情,大家很多事情看开之后,有一个正确的心态正确的起居,一辈子照此而行,就可以有一个好的身体。所以说“勿意、勿必、勿固、勿我(孔子四绝)”,不要固执于某一件事情也不要总想着自我。还有“勿必”,不要强调一定要怎么样,比如一定要争第一,一定要拿到年终奖,这都是耗伤气血精力的方式,不建议大家采用。

     属意勿去,乃知新故

     有的看相看手纹,比如生命线某个地方几个叉,几个叉应几件事,在古代有的算几个孩子,数几个叉,几个叉应几个孩子,这里面也有一定道理。为什么很多算命的算得很准?几个就几个,浑身都有数,数那个数,数出几个就几个。伸舌头,舌头伸出来有几个淤点,就应在相应位置上有几团郁气,这个很自然。下面有实实在在气机的紊乱,上面有象,上面就应在象上有几个。不可能下面两个数,上面就一个数,肯定能对上,只不过有隐有显,要仔细辨别。

     内经不是说了吗,“属意勿去,乃知新故”。意思是你牢牢盯住这儿,不要使你的思想跑到别的地方,守住这儿不动,像钓鱼一样静静地等,静静地体察鱼漂什么时候动。“乃知新故”你才知道原来是什么现象,现在是什么现象。你才能体现到运化的规律微妙玄通,要细致入微,细心体察,细致感应,细心感受,这需要功夫和练功。大家学习中医一定要用练功的方式去学习,要神在这儿,思考在这儿,心在这儿,感受才能在这儿,中医才能进步。不可能老师写一本书,传给你看一遍,你就恍然大悟了,都是走这个过程。

     五色各见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浅深;察其泽夭,以观成败;察其散抟,以知远近;视色上下,以知病处;积神于心,以知往今。故相气不微,不知是非,属意勿去,乃知新故。色明不粗,沉夭为甚;不明不泽,其病不甚。其色散驹驹然未有聚,其病散而气痛,聚未成也。

     ——《灵枢·五色第四十九》

     为什么多食咸则脉凝泣

     脉凝泣是气泣而不行,凝是凝滞,盐一拿整个细胞都缩缩,凝结在那里了,很多东西盐一拿生机全没了,也不臭不烂了都成咸菜了,时间定格在那里了。所以多食咸不补肾,人们之所以吃盐,是让气血不至于过于浮散,少撒一点就可以了。所以劝告大家读养生书要多长脑子多思考,不要人云亦云,多看看黄帝内经怎么说的。豆气沉,通肾不补肾,黑豆尤其气沉,没有一本古方书大量用豆补肾,最著名的方子是六味地黄丸,天天吃黑豆不能把肾补好。

     黑色的东西不补肾,你把煤渣煮了不补肾,喝墨汁不补肾,墨鱼汁也不补肾,都不是一个层面的概念,不能五行五色那样套。红入血,那红纸入血吗,西红柿入血吗,西瓜入血吗?通肾可以说是在某一方面用气机层次可以类比,就像小偷愿意光顾你家,但是来了他能补你吗?找出几个反例来就破了颜色这个问题,所有黑的东西都补肾、红的东西都补血、白的东西都补肺不对。黑蚂蚁很差劲,不仅不补肾,而且对人身体有很大损伤。

     阴阳五行只是模型

     “岐伯曰: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因重中于寒,则痛久矣。”(《素问·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那今天咱们讲一个很重点的地方,主要讲寒气的,《内经》在讲到一些具体病例的时候分析的特别形象,这里再也不会运用阴阳五行了。再次告诫大家,阴阳五行都是一个模型,他想把背后这个气学给你说清楚。不知道这个气你搞阴阳五行,你一辈子也搞不出东西来。

     人伤了寒气,寒气侵凌到脉道的外面,那么这个气脉遇到寒就开始打卷,热胀冷缩嘛,这一缩就勾动了外面的小络脉。这个脉不是一根管子啊,就像根一样,他有很多须子,它本身这个主脉一缩就带着络脉一抻,就疼。因为这个小络脉都络在肌肉里面,一抻肌肉人就产生刺痛,和这个突然的疼,这就是疼痛的原因了。怎么办呢?喝点热汤热水,在疼的地方暖一下,暖水袋或者电热饼暖一下,寒气一解开,脉就舒张开来了,痛就止住了。因重中于寒,三番五次受寒,老在那里卷缩着,形成习惯了,叫痛久。大家看一看《黄帝内经》关于中寒的细致描述,多么具体生动,搞那个阴阳五行干什么。再说一遍,大谈阴阳五行的基本不明白阴阳五行的道理。

     现代学科的系统化分析与中医

     中医讲融合不讲分裂,搞得过于系统往往会肢解这个学科,现代学科越分越细,后来西医提倡要整合学科,到现在也整合不了。它们是不断分析的,分得支离破碎,就像西医有心理学,中医哪有心理学,所有的都是一体的。有人说中医没有心理学,这纯粹是胡扯。情志致病这不典型的心理的问题吗?上医治神,神不就是心理吗?神气好病治的就快,不好治的就慢,有的人病不重,神气不对劲,这个病就别治了,调来调去也治不好。

     还有现在的表述方式,我看过很多西方的书,表述方式太啰嗦,和中国的语言形式是不一样的,搞得人们语言方式慢慢西方化,虽然是汉字,但是已经西方化了,这个都是对学中医的障碍。中国的语言是含糊的,言简意赅的,意味深长的,就像水墨画一样,寥寥几笔就把意境勾勒出来了,这就是中国语言的特点。我不建议中药这样系统的来搞,中国最重要的经典著作都不是系统和严谨的,都是语录式的,《论语》、《老子》、《孙子》等都是语录式的,搞成系统的就完了,那东西就死了。

     养生之道就是治病之道

     所以我们知道这个气学,知道这个养生之道,其实养生就是治病,如果只限于治病这个病就难愈。这个我们搞中医的对慢性病一定要搞持久战,不是说这个慢性病三剂药五付药能够好的,这个不可能的。讲了很多题外话了,总之啊告诉大家几点:第一、你要神气安详;第二、气血要平和;第三、劳逸结合,形体上的劳逸结合。你这三点要做足了,你这个医生可以不请,身体健康长寿。所谓人无欲则刚,你没有什么大的欲望,没什么一定要把事情持之不舍,那么你的身体就会非常气血通畅,这个精气神啊也足。反之要汲汲物欲,整天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或者搞融资,或者搞买卖,或者搞学问,或者是评奖,追求不舍。不断地追求,如飞蛾扑火一样,不止不息怎么能够有一个好的身体呢?

     愈病在己

     很多人找医生开药,不给他开他还埋怨,没办法你还得给他开,所以尽量要劝导病人,自己有很强的自愈能力,大致有两点:第一,你要坚信自己有战胜疾病的信心;第二,你要清楚地认识你要打持久战。只有掌握了这两条,不管是慢性病还是急性病你都有更多的胜算。毛主席也说过要打持久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得病非一日两日,生活方式搞的,天天晚起、晚睡,整个生物钟都乱了,阴阳失调了,你这个气逆乱,很长时间了,很多年了,你作了一些病。那么可想而知,如果你不能早睡早起,生物钟不调整过来,那么你的病也好不了,不是三天两头的事情。

     还有很多人,他做着买卖,患得患失,一听这个买卖成了,狂喜不已,这一旦丢了,生气不已,这个单子还没定下来快要签了,心里忐忑不安,晚上睡不着觉,前思后虑,你说这样的领导怎么能不得心气不畅的心病呢?心气根本不能舒畅,不是大喜就是大悲,要不就在焦虑中度过,所以他们得病多数不治。如果不能悟到这样一个道理的话,你吃什么都没用。像中药的远志、菖蒲、茯苓啊基本无效,你把心态放平稳了不患得患失,胜不骄、败不馁,得失都以平常心,慢慢的心气平和,气血开达你这个心脏病慢慢就恢复了。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德明中医每日推荐汇总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德明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