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明中医每日推荐一周汇总
2015/7/20 德明中医

点击上方“德明中医”可以订阅哦!
德明中医每日推荐一周汇总
2015年7月第三期
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四时之从就是春夏秋冬,四时有四时的规律,我们要按照规律来办事,失去规律、不按规律、违背规律,就失四时之从了。比如冬天该冷,你却在有暖气的房子里,热得还要开窗户,这个就不对。冬天要藏精,屋里很热,气血向外蒸腾就藏不住精,都跑出来了。
春天是长肝气的时候应该起早,却天天睡得晚,起的也很晚。早上五点肝气就开始起,而你却不起,肝气在那里想拱却拱不动,就像你的下属想干某事而你却不让干,肝气长不起来,一年的精神头都不好。
夏天要热,经过春天肝气的生长,整个气血蓬勃向上,要不断以汗和热的形式向外排毒排邪,通畅血脉。夏天这时候却在有空调的房子里,冷得不得了,压抑了整个的生机,同时容易感寒,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发烧,很多都是空调造成的。
秋天该收获了,这时候却不断地奔波劳苦发怒、生气、打骂,影响了肺气的肃降,不能把胜利果实完整地收回来,藏到肾里面去。其实也并不是只藏到肾,就是精华要内敛,却不断奔波劳累发怒,导致精华都散掉了,到了冬天没有吃的,没有精华了,这就叫做“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该寒的时候就应该寒,该热的时候就应该让它热,不要反了。
关于晕车问:请教晕车怎么处理好?为什么有的人有时候晕有时候不晕?
大千老师:关于晕车咱们说过,在车上颠簸,人的五脏六腑要平静安和,颠簸把气血晃来晃去,就产生了晕车的感觉。什么样的人晕车,什么样的人不容易晕车?第一种,气血不足的人容易晕车,气血足的人不容易晕车,气血足抗颠簸的能力强。第二种,脾虚的人容易晕车,脾足的人不容易晕车。脾是一种缓和之机,起稳定的作用,脾气好就不容易晕车。
所以什么时候容易晕车?大家就知道了,身体差的时候容易晕车,身体好的时候不容易晕车,脾气足的时候不容易晕车。还有就是肝郁的人容易晕车,而且晕车时容易吐。
那怎么处理呢?告诉大家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憋气,吸一口气憋住了不动,为什么这样好一些呢?因为憋住了里面的气就定了,不随车的晃动把气血很容易地摇晃开,憋住气不动保持一段时间,吐出去再吸一口气憋住。有人说掐某个穴位,这个我没有试过,但是憋气这个方法还是有效果的,无非是车的晃动把人的气血晃动起来了导致的晕车。最好的方法还是下车,下车呆一会就不晕了。
附:《从中医角度解晕车》
饮食的荤素搭配有人要问:应该吃什么?应该吃肉?应该荤素搭配,不能完全吃素,也不能完全吃肉。但吃素,我说的这个素是素淡的意思,不是素菜的意思,如果你经常吃一些豆腐,熬一些素菜的汤也可以,如果天天吃青菜,一点补益的东西不吃,这人身体体质也不会好多少。像有的大夫开方的时候,忌牛羊肉,忌猪肉,忌水果,忌甜食,最终这种病人只能吃几样青菜了,这样久而久之气血补不上来,就会产生很多畸形的问题。这相当于落井下石,本来身体不怎么样,又不让吃这个吃那个东西,导致身体更差。在现实生活当中,做人做事,开方用药,看病都体现了“中道”这个问题,不能总偏一边,不能综合地考虑问题。
肝脾相制相用肝脾的问题。两边主肝,和中间连在一起,肝有病必累及于脾,肝脾相克,肝气急而脾气缓,这个是势不两立的。不可过缓故用肝气之急以收之,不可过急故用脾气之缓以缓之,这个就是一个对立统一。木能克土,也可以疏土,就是一个相制相用的关系。不能说是肝对脾不好,肝脾同时存在必然有他的用意,不能上来就说木克土。很多脾虚的病人往往是肝衰导致的,使土气不能收聚,涣散开来,导致身体很多系统的疾病。所以不能一看脾不好,就是肝旺脾衰,不能这样来说。后来很多医家纠正这个说法,说是肝之邪气旺,脾之邪气衰,什么叫肝旺?什么叫肝衰?大家大概有一个了解。
中医形势差之前啰啰嗦嗦了这么多,主要一个原因,就是让大家认清形势。现在形势很差,非常差,你们要是想学中医要有思想准备。你们一腔热情也好,三分热血也好,是立下大志也好,首先要认清形势,这池浑水趟不趟?如果要趟,有没有决心走下去?可以这样说,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在中医这边。所以说这堂课我一讲感觉比较沉重,实际也是,丑话说在头里,告诉大家不要乐观。但是是不是要悲观呢?我也不建议悲观,兵来将挡水来土屯,既然冬天不适合播种,那么就应该收藏,收藏什么呢?你们要作为一粒种子存在下去,待中医环境良好可以生根发芽,仅此而已。如果想靠中医出名挣钱享受,奉劝你尽早离中医远点。
中医的发展需要把文化传播出去我记得原先又一次在医院里,一个病人过来,看了下舌苔,湿热很重,我就说了一声这个湿热很重,那个老大夫马上说了一句,你不要说湿热很重,你直接说这个病名,当然这个病名是西医的病名,为什么这样啊?不要把事情复杂化,因为对方没有听过湿热这个词,马上就问什么叫湿热,你这样解释来解释去,最终自找麻烦,直接就是西医一统天下的这种局面。
但随着我自己的行医,后来我发现,必须解释,老百姓其实能听懂,比如说肝瘀,气血不足,肝肾亏虚,湿热,肝脾不调,肺中有寒,外感寒邪,这些词你只要去用,你真正明白,去跟病人沟通,病人他也会听懂,不要把病人当傻瓜。一定要去隐瞒或者说不理,这个都不行。你得跟他解释,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宣传的过程,他以后慢慢的就接受了。比如说现在这个电视啊,国家开始宣传中医这个概念,整个中医的事业开始扶植了,慢慢我发现身边的同事朋友也开始用一些中医的术语,耳鸣也知道是肾虚导致的,也知道肝通眼,腰者肾之府。这个你只要去说,这个尽自己的能力去说,那么病人嘛就会跟你解释,慢慢也会形成风气。所以说如果说中医要想发展,必须把中医的文化传播出去,在某种程度上脱离西医的阴影,不要在整个的西医的影响下去依附它,那样是没有出路的。
中医看的是症状而不是西医病名问:西医中所说的干燥症中医怎么讲?
大千老师:不知道你指的是哪种干燥症,有一种我知道,就是鱼鳞病,就是腿上特别干燥,像长了肌肤甲错啊,就是医书上讲肌肤甲错,像蛇皮一样,或者像鱼鳞皮一样,一点光泽都没用,一挠,起很多白道,这样的病多半是气血瘀阻导致,尤其是肝经,导致气血在里面盘结不出,不能濡养肌表,那么肌表就出现干燥。这是一种干燥症,还有很多种呢,不要说某西医的病名,主要说你什么症状,辩证施治嘛,你得见症状,通过症状反映你身体的整体环境,就是你是什么环境,你是热啦,还是寒啦,是刮风太多啊,还是下雨太多啊,地下泥泞啊。主要是通过观察你的各种症状,望闻问切嘛,四诊合参,来体会你身体的环境,气血的环境,五脏的环境,哪儿不平衡了,哪儿不足了,哪儿有余了,从而补其不足,调其有余。使气血调顺,风调雨顺,那么你这个人的整体身体素质就起来了。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德明中医每日推荐往期汇总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德明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