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系列讲座之气学中医——讲座笔记
2015/11/17 德明中医

    

    


     (注:本文转载自广中医求益社)

    德明中医,是大千老师零七年于民间中医网以气为核心讲授气学中医,在随后讲述《难经》、《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道德经》等主题时逐渐发展而成立的中医学习组织。气学中医不是凭空产生,历代都有传承,再加以大千老师自己的体悟,予以发展推广。大千老师对传统文化有深刻钻研,认识到神气文化是指导中医的根本,中医是在气的层次上立论与发展,内经里有2000多个气字,不能对气视而不见。

     1气学中医特点

     强调世界由神,气,形三者结合。形:看得见摸得着,物质层面。

     气:沟通形与神的中介,一种形态,如肝气肾气,不能局限于空气。气学中医就是通过气这个媒介(气血津液统一认为气的不同形态)来认识中医。可通过双手身前掌心相对,静坐一段时间,缓慢拉伸体验得知(属于气中的比较浅显的浮气)。

     神:神识,思想,感情等。人体部分功能不受我们思想控制,如热了会流汗,我们说有一个神识在使这个功能自行运转。

     气学中医认为,世界万事万物都由以上三者,即神气形组成,包括石头植物动物,都承认有神识,只不过神识的处在不同层次。如玉石,看重的是灵气。

     气学中医从三者的关系入手研究,神统气,气化形,是三者基本的关系。

     2气学中医的六个重要观点1.万事万物由气组成,每个物体,包括石头等,都是一团气,有自己的生命和周期,逃离不了生长壮老已。不同物体周期长度不同,如人和石头,但都有成住坏空。2.气是不断运动的,如桌面上的杯里的水。从不同角度看待,可以得到不同结果:宏观层面,水是静止的,是事实是对的;气的层面,里面气的在不断运动,说水是运动的,也是对的。只是看问题角度不同而已,如遥远太空某个角度看地球,远看是静止,静看可以看到地球上不断运动的物质。

     3.气与外界是有物质交换,有自己本身的新陈代谢,吐故纳新。4.气是可划分。这个过程划分成两个过程,就是阴与阳,划分成五个过程,就是五行,划分成八个过程,就是八卦。

     5.不同气团之间会相互感应。比较抽象,但不是不存在,如少男少女之间会相互感应,动物之间也会相互感应。6.气的整个生命历程,可用“生长壮老已”概括,于人体内相应的有一个喷泉模型。

     生:升发,如水柱底部,如树根。

     长:成长,水柱升高,如树枝。

     壮:壮大,蓬勃盛大,如枝繁叶茂。

     老:衰弱,水开始往下,如枯萎。

     已:结束,水流回底部,如落叶归根,完成一个生命周期。

     也是中医讲的“升降开合”,“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3气学解释五行

     :气升发的状态,曰曲直,像花叶生长,过程虽弯曲,生命层面却是向上生长。代表上升,升发的气机,对应人体肝气,肝气即气机上升升发的代名词,主疏泄,升发。

     :代表气强大盛壮蓬勃的状态。如火炎上,旺盛的生命力,对应夏天,心火。

     :代表气降,收的运动状态。

     :代表气闭合,闭藏,收藏能量的状态:代表气稳定,缓和的状态。较特殊,运载万物,四行之中皆有体现,“土居中州,万物所归,有执中央以灌四旁之能。”四季每个季度最后十八天归为土,代表四季四种气机转化不能是骤变,而是有一个和缓的过程,土即是气机缓和,稳定的代表。与摸脉无胃气,见真脏脉难治是同个道理。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春三月,木气,代表气升发,生长的过程,天地万物,整个大气场,都是出于这种气机状态中。此时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有条件尽量都亥时睡觉,寅时阳破阴,阴出阳,但气团较弱小,要予以保护,不挥霍,所以辰时起床,6点前起床最好,与大气场气的生长状态保持一致,不愿意起床,则人的神识会压抑住气的升发,使气郁住,封藏阳气,使其夭折。与天地的气场保持一致,该升发则升发,对容易上火,肝郁,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广步于庭,被发缓形,整个人要放松舒展,让气生长,只要契合气机,即可其他形式代替。这样才能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对于人身自己,气尚弱小,不要过度滥用,赏而勿罚。对于外界,此理也同,劝君莫打三春鸟,即此理。

     4气学看发烧原理人体是一团气,寒气来袭,像纸一样糊在体表,人体的气不得与外界沟通,郁在里,同时正邪两军交争,打得热闹,才能产生热,表现为发烧。若病人虚,正气打不起来,热闹不起来就烧不起来。可以用生姜红糖水。生姜几片,辛散,其气机是往外散,向体外冲开,红糖温,温煦气,是甘草大枣的简化版。温喝助药力散寒。鼻塞加葱白,通肺气。

     5气学看伤寒论结胸

     太阳表证,勿用下法,正气内部空虚。邪气袭击人表无非是袭击的深浅,进不进去,如果一旦进去了那马上就到太阳篇的中篇了,就是陷胸汤证了。

     什么叫陷胸呢?就是邪气陷于胸中,邪气结于胸中就叫结胸,水饮互结、水热互结是后人加的,不是直接的理解。

     大小陷胸汤证呢,就是寒气袭击于表,从表进去之后,首先面临的是肺、胸廓,邪气在胸中结住了,就是结胸;如果结不住,结得不是很硬就是痞证;结得稍微硬就是小陷胸汤证;结得很硬就是大陷胸汤证,结得不硬而是很软就是气证,就是痞,就是泻心汤证,泻心泻在心下;如果结得不是气痞,是散漫的,就是栀子豉汤证,心中懊恼反复颠倒,邪气很散漫的结在胸中,用栀子豉汤吐一下;如果并不是很散漫,而是有一种郁闭,有向血分走的趋势,那是茵陈蒿证,发黄;整个太阳篇从气道角度就是这样来理解的。

     其实气的形态就这几种:第一,邪气入的深浅,是表是里,还是半表半里;第二,进去之后存在的程度,是散漫的,还是结成实了、聚集了。如果是聚集那就是从痞到小陷胸到大陷胸。还有一点是化热化寒,这很好理解,为什么邪气进去能化热,就是邪气进去与正气相争,正气不弱,打得热闹,这就是化热了---气之所聚则变热,气聚则热,气散则寒;如果邪气进去后正气很弱,不能进行正面的交锋,那就很容易化寒。《伤寒论》的举例子就说这些。里面就是这样来解释的,并没有曲解、穿凿附会的意思。

     殷切希望

     1.医学生有传播正确健康的责任,要以身作则。

     2.生活中可以处处体会运用中医,举个例子,一个人很生气,吃不下饭找医生,除了开药,还有其他很多方法,只要明白生气吃不下饭是气不缓和了,就有许多种治疗方法,如先不吃,散步跑步等,只要能契合气机,使气缓和不急劲的方法,都是对症下药。

     3.多实践,多体悟。如药的剂量如何确定,只能考自己尝,神而明之。4. 生活中实践,体验,感悟气,用气的思维思考。气虽能贯穿《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等,但不一定局限在医学上,可以在生活体验之。生活中多训练神气思维,从神气角度看问题,主动从概念向感知过渡,用气的思维一以贯之,对理解经典有帮助。

    

    

    而无速成之希望

     医学有求益之邃功

     社铭广中医医学求益社微信公众号:qiuyishe新生交流群:417333103QQ群:164493438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求益社近期微信文章。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德明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