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的传经
2015/12/17 德明中医

     伤寒论的传经

     文/大千老师

     生:老师,这个伤寒论里的传经问题怎么来认识?

     ▌师:哪方面有问题?

     生:就是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有这种传法吗?

     ▌师:有。人身气血一天涌动一次,每一次涌动,都是一次感传的机会。涨潮时鱼好上坡,交流涌动期才是感传的最佳期。如果都不动,感传也是困难的。一呼一吸,脉气就容易流动,一憋住就不怎么流动了。大家好好想想,不知道传经还有什么疑问。

     生:有顺序吗?

     ▌师:有规律。举个例子吧,太阳传阳明。如果大气在低潮期,太阳气,和阳明气是闭着的,互相交通得不多。这时如果太阳经病,邪气不容易传到阳明。如果大气在高潮期,那么太阳气和阳明气是开着的,互相交通得就多。这里太阳经病邪就容易传到阳明经。人一天一个高潮期,一个低潮期。所以一昼夜后,病气就可以有机会从一经传到另一经。但如果阳明经正气足,或太阳经邪气弱,则不传。(延伸阅读:《为何太阳病传经七日自愈》)

     生:为什么少阳在阳明后面?

     ▌师:相对来说,太阳阳明更表浅。少阳在半表半里,阳明经病在表。其实现在感冒发烧,太阳可以直传少阳,也可直传阳明,界限也没有那么严格,如三家合并。大家不要把传经看死了。把三经比喻成黄河,淮河,海河流域,邪为洪水,大家就好理解了。黄河发水,很容易发展到淮河,海河。

     生:这种传经只是经络的传变?

     ▌师:不只是经络,可以理解成流域。所以内经中,把经脉比喻成经水,用意深远(延伸阅读:《脏腑与经络的气机》)。

     生:但是如果算上腑证的话,二日阳明,应该是已经胃家实了。

     ▌师:现在哪有多少胃家实呀?鼻干、口热、高热、而不觉得浑身困的。一般容易出现的是阳明经化热。

     生:不管现在有没有,我就想弄明白当时的情况。

     ▌师:当时人壮,邪盛,正邪交战凶猛,容易结实。现在人弱,邪微,战争不厉,故不容易结实。但会很粘连。

     生:为什么客在太阳经的寒邪,到了阳明就化热了呢?

     ▌师:阳明气聚。

     生:原来的寒邪还在吗?

     ▌师:有的在,有的不在了。客邪的传导,如一股外敌入侵,最后演变成一场国内大骚乱。

     生:嗯。昨晚上看了电影频道的《建党伟业》,由巴黎谈判引发了五四运动。

     ▌师:是,所以叫传变。

     生:我原先理解的是邪气一步一个脚印地往里攻,看来又理解错了。可能有一部分是外邪打进去了,一部分自己家里内乱。

     「延伸阅读」

     ▼

     《伤寒论》的感传与直中(一)

     太阳篇主要是酸峻,恶寒,头项强痛;阳明篇是鼻鸣、干呕,发热;少阳篇就是引起一系列的胃肠性不适,一会寒一会热,表现在半表半里,这样的一些症状。这个半表半里的重要条文都在太阳篇而没在少阳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少阳不容易直接中邪,往往是由太阳感传,导致邪入半表半里影响少阳的运化,这个大家要记清楚。

     那么这个阳明经走前边,走面部,面部一下去,人的正面是阳明经,阳明也容易着寒。你看正面受了风寒之后,人感觉很不适,很不舒服,这个鼻塞、流鼻涕、眼睛胀、浑身酸呀,这个有可能是阳明经中了寒邪。

     还有一个少阳经,中寒邪的话少阳经不容易中,为什么呢?它走两侧,尤其到这个两腋下,不容易张开,有肘部护着,所以足少阳经中寒的几率要小得多。往往是太阳经中寒之后感传给少阳经的,少阳经自己中的几率不大。所以说大家可以看看少阳经篇,这个文字很少,条文很少。

     所以说大家记住,最常容易感寒的就是太阳经,其次是阳明经。从前面,风寒一下子就灌进来了,导致一下子嗓子、各方面都不舒服了,第二天一下子爆发了。大部分人头一疼,浑身一酸峻都是太阳经感寒,这是三阳经在外边抵挡着风寒,要是得病那他们三个先得。

     《伤寒论》的感传与直中(二)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厥阴肝经和少阴肾经,它们都在腿内侧,感寒的几率不大,但受大寒之后它也容易传变而中寒,或者由于三阳经受病之后往里面传,传给这个三阴经。就走得深了嘛,一个里一个外,人在厅里面,打起来,打打打到卧室了,这是三阴经感传受病。也有的直接从窗户上,卧室小窗户没关好,直接寒邪进来,这叫直中,一种叫感传二是直中,都打到内室了。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德明微信文章精选合集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德明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