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明年落地,“高龄”备孕“时不我待”?
2015/11/12 数字健康网
点击上方“数字健康网”关注我们
近日“喜大普奔”的事情莫过于十八届五中全会推出的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至此,“二孩时代”终于来临。

而昨天,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对于大家普遍关注的何时落地二孩政策的问题,给出明确答复:“明年”。这就意味着明年以后,就进入二孩时代了。
那么问题来了,因为据前期调查,发现多数群众希望能够生育两个孩子,20-44岁已婚人群平均理想子女数是1.93个,农村是2.1个左右,城镇是1.8个左右;还有80% 的人希望有儿有女。

这样的回复和调查数据的公布,有人欢喜有人忧。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陷入了一种“时不我待”的焦虑中。
因高龄产妇是属于高危人群,比较容易出现妊娠并发症或其他问题,如妊娠高血压症、产程延长或难产等。而所谓“高龄产妇”,是指年龄在35岁以上第一次妊娠的产妇,或受孕时34岁以上的产妇。
那么高龄女性追二胎,将面临哪些风险?
如何在孕前、孕期将风险降到最低?
1“高龄”为何难孕?
专家介绍,首先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女性的卵巢功能会明显下降,这是“高龄”女性难孕的主要原因;其次,不少女性在35岁之前,曾有多次怀孕、流产经历,会增加不孕的几率;第三,女性在35岁之后,子宫肌瘤、宫颈糜烂、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等疾病正是高发时期。这些都是引起高龄难孕的原因。
2高龄怀二胎,妈妈有何风险?
首先,“高龄”女性怀二胎非常易出现受孕难、流产易、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多、难产率增高的状况;其次,中国一直高居不下的剖宫产率,导致疤痕妊娠率增高,胎盘植入患者增多;第三,不少避孕措施不到位的“高龄”女性,由于多次流产,已给身体造成伤害,产妇在产后会面临着出血高发、流产高发、子宫破裂几率高发的风险;第四,年龄越大,母亲罹患产后患抑郁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并发症的机会也增多。
3
高龄夫妇生二胎要做何准备?
高龄夫妇想要生育,第一要及早进行孕前咨询;第二要在孕前做细致的检查和风险评估,包括检查卵巢功能和排卵情况。“比如,女方要看月经周期是否规律、输卵管的功能是否好、是否有子宫内膜易位症,男方要看性生活状况和精液质量如何。”另外,有一些夫妻为了怀孕,只在排卵期才同房,这是不正确的。“正常来说每个星期过2-3次性生活,不管有没有排卵,都有可能正常受孕,因为精子在体内存活时间是3-7天,因此不要刻意选择日期。”第三,高龄夫妇还应注意现有疾病的治疗和疫苗注射。“女方在孕前三个月,就可以开始口服叶酸或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胶丸。”第四,女方应注意调理月经周期、监测排卵。
此外,提醒,想要生二胎的女性,无论头胎采用何种分娩方式,怀孕和分娩过程中都会使得盆底功能受损。尤其是30岁以上,已经生育的女性,要想怀二胎,首先得做好盆底肌肉康复训练。
4高龄二胎妈妈要做哪些检查?
专家提醒,对于“高龄”二胎妈妈,产科医生需根据孕妇的身体状况,适当增加检查次数,除了育龄产妇的普通保健之外,高龄孕妇的妊娠期并发症发病率更高,发生高血压疾病、栓塞性疾病也更多。“由于准妈妈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可能有疾病先兆,或者已经出现早期表现的,在孕期都有可能加重。因此,除了在孕前要进行控制,还需要在孕期进行动态监测、保证孕期安全。”
如果已经在备孕的女性,应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因充足的睡眠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增强器官组织的机能,特别是生殖系统,有助于形成优质的受精卵。然后,每天注意补充新鲜蔬菜、水果、鸡蛋、牛奶、瘦肉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做好营养储备,充足而优良的营养有助于提高卵子的质量。


怎么样才能每天收到这种好文章?很简单,长按下面二维码识别关注就可以了。

微信号:SZ-JKB
长按三秒识别图中二维码进行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数字健康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