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耳屎,频繁用小指指甲、发卡或火柴棍行吗?
2016/1/11 数字健康网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挖耳屎的习惯,常用的掏耳工具多半是棉签和挖耳勺,也有人用长长的的小指指甲去挖,甚至用发卡、火柴棍等,其实这种习惯是很不健康的。

     那么如何正确去对待挖耳屎这事呢?

    

     耳屎是耳道皮肤正常分泌物结合皮屑等形成的,对人的耳朵有一定保护作用。它可以覆盖在外耳道皮肤表面,防止皮肤干裂和粘附灰尘,预防感染,而且万一耳道进水,它还可以起到防水作用。

     而人们外耳道的皮肤非常娇嫩,和软骨膜连接很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用力不当就会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发炎、溃烂,甚至影响张嘴和吃东西。

    

     一般少量的屑状耳屎,会随运动时的震动和下颌运动自行排出,大块硬结的耵聍,应该请耳科医生用专门工具取出,千万别自己掏。如果真的痒得难受,可以用手在耳外侧轻轻揉,或用棉签轻轻擦,但不要太往里伸。

     健康的外耳道本身有自洁功能。一般少量的屑状耳屎不必人工清除,它会在说话、吃饭、打呵欠时,随着下颌运动,借助皮肤上汗毛的推动作用,自动被排出。一味去掏挖的话,反而可能弄巧成拙,让耳屎出不来了。因为在掏耳朵过程中,有可能不仅掏不出耳屎,还会将它们往里推,令耳屎不能自己排出。

    

     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用脱脂棉卷成棉签儿,轻轻在外耳道转动,然后耳朵朝下,则耳屎可自行出来;尽量做到不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物掏耳。

     不要形成频繁挖耳的习惯,一般应一周左右一次;但在灰尘较多的地方或有“油耳”的人可适当短一点,可根据自己情况掌握。因为经常掏耳朵会引起耳屎的分泌异常,耳屎可能越长越多,新分泌的耳屎会由原本的片状变为碎屑状,从而降低保护耳朵的能力。

     不要乱掏耳屎,即使是因洗头洗澡和游泳等造成耳朵进水,最多只能用棉签擦拭一下耳廓的位置。若水多时,只需单脚跳一跳,以此动作轻轻振落耳中的水;若只是稍微耳湿,则让它自然风干就行了,根本无需处理。

     如果长期不掏耳朵,则可能形成耳屎栓塞,这时,自己就很难掏出来了,应到医院用专门器械取出,取出后坚持用滴耳剂滴耳2--3天预防感染。

    

    

     在给小儿掏耳朵时,如果小儿突然挣扎或刺激外耳道会出现咳嗽反射,这些难免的意外。因此,不要随便给孩子掏耳朵,如果孩子的耳屎形成硬块,或误进杂物,要及时去医院请医生取出,家长不要擅自处理。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数字健康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